• 首页 >  投资金融 >  银行业
  •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42页).pdf

    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 《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42页).pdf(42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研究研究院院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告要点A2024 年年第第 4 季度季度(总第总第 60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4 年年 9 月月 26 日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银行业全球银行业研究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陈卫东副组长:王家强成员:邵科叶怀斌杜阳李一帆马天娇李彧(香港)季瑶瑶(悉尼)王哲(东京)镐鑫(伦敦)杨勃(匈牙利)赵荆菁(纽约)曾炎鑫(巴西)联系人:邵科电话:010-66594540邮件:shaokebank-of- 2024 年四季度,全球银行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规模增长呈现明显分化,盈利能力艰难回暖,依然面临资产质量下行、资本补充难度加大等挑战,部分大2、型银行或通过国际化经营破局当前经营困境。2024 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延续向好态势,银行业经营发展稳健,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本次季报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与银行业国际化,包括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新发展、数字经济与银行国际化、国际银行业国际化战略分析及启示。2024 年年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增速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增速(预测)(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全面深化改革与银行业国际化全面深化改革与银行业国际化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4 年第年第3、 4 季度)季度)2024 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通胀压力持续缓解,货币政策转向对银行业经营带来影响。全球银行业规模增长分化明显,盈利能力艰难回暖,资产质量持续恶化,资本补充压力犹存。相对而言,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奠定银行业经营发展基础。银行业克服各种挑战,立足国内基本盘,把握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稳妥优化国际化布局,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障自身经营稳健,规模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本报告围绕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新发展、数字经济与银行国际化、国际银行业国际化战略等进行专题研究。一、全球银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一)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一)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4、加全球经济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分化复苏持续分化,银行业,银行业稳健经营面临挑战稳健经营面临挑战。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预测,2024 年全球经济增速为 2.7%,与 2023 年持平,复苏动能较弱;美国经济增速小幅上调至 2.3%,相比 6 月份预期值上升0.2 个百分点;欧洲通胀压力有所减弱,经济企稳回暖态势初显,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 0.8%;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经济体受益于经济制度改革、人口红利、国际化进程等因素,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期全年经济增速分别达 7.0%、2.2%、1.8%。从高频前瞻性数据看,三季度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恶化态势,5、美国及日本制造业 PMI 重回萎缩区间,欧元区制造业 PMI 大幅跌至 45.8,英国制造业 PMI 虽有小幅改善,但复苏态势不稳健(图2)。中国银行研究院2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图图 1:主要国家:主要国家 GDP 增长增长图图 2: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欧美主要国家制造业 PMI 指数指数GDP 季度同比,%PMI,指数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货币政策明显分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承压。货币政策明显分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承压。三季度,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启降息周期。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 50 个基点至 4.75%5.00%,是自 2020 年以来的首次降息;欧6、洲央行非对称下调三大利率,存款机制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至 3.50%,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分别下调 60 个基点至3.65%和 3.90%;加拿大央行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共 50 个基点至 4.25%,降息步伐明显加快;英国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5.00%,开启降息周期;新西兰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5.25%,是四年来首次降息;瑞典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3.50%。日本央行将政策利率从 0%-0.1%区间上调至0.25%。货币政策转向考验银行业流动性与资产负债的主动审慎管理能力,薄弱领域如商业地产风险仍值得高度关注。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智利7、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 5.5%,墨西哥央行下调基准利率 25 个基点至10.75%。俄罗斯上调基准利率 300 个基点至 19.00%。货币政策调整主要与各国通胀情况有关,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最新预测,2024中国银行研究院3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年全球通胀水平为 5.6%,较 2023 年下降约 1.3 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智利、巴西等国通胀率将分别下降 1.4、1.1、4.4、3.7 和 0.4 个百分点。图图 3:部分:部分经济体经济体政策利率变化(政策利率变化(%)资料来源:各央行,中国银行研究院强化新兴领域风险监管,8、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能力。强化新兴领域风险监管,提高银行业风险防范能力。三季度,全球监管机构高度关注技术风险、气候风险等新兴风险。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高各国跨境支付领域监管一致性,打造支付服务公平竞争环境,减少监管套利空间;国际清算银行(BIS)制定标准化披露模板,要求银行披露加密资产相关活动的定性信息以及风险敞口相关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的定量信息;欧盟探讨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造成的风险,评估欧盟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印度央行强化数字支付监管,提高数字支付安全性;泰国推出数字资产监管沙箱,鼓励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创新。此外,美联储拟强化银行业资本监管,美国版巴塞尔协议最终规则尘埃落定;英国央行公布大型银9、行破产处置评估报告,敦促大型银行持续完善破产处置方案。中国银行研究院4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表表 1: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部分金融监管政策及其影响(2024 年三季度)年三季度)时间时间金融监管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主要影响主要影响全球2024.7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就跨境支付服务监管展开咨询。跨境支付领域技术不断进步,支付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种类不断增加,但各司法管辖区对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服务供应商的监管存在较大差异。FSB 拟提高跨境支付服务监管一致性,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提高跨境支付速度、透明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监管套利空间。2024.7国际清算银行(BIS)发10、布银行加密资产风险敞口披露框架,包括一套涵盖银行加密资产风险敞口的标准化公开表格和模板。减少银行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于 2026年前实施。2024.6BIS 发布专题报告 构建更加多样化监管科技生态系统。目前国家对监管科技的探索主要聚焦于数据可视化、监管报告、金融风险评估和监管自动化。鼓励金融监管当局突破复杂的采购流程、组织架构、基础设施及法律法规等因素,增加与外部供应商合作。美国2024.8美联储宣布大型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为4.5%,规定自 10 月 1 日起生效,被称为美国版巴塞尔协议最终规则。增强银行体系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英国2024.8英国央行公布大型银行破产11、处置评估报告。大型银行拥有充足的财务资源,能够在处置和重组过程中保持基本运营服务和有效协调沟通,确保重组有序进行。敦促大型银行持续完善运营可持续性和重组方案,确保在危急时刻有序破产重组。欧元区2024.7欧盟发布气候和金融稳定报告,制定金融机构和企业披露气候相关信息的框架,对银行和保险公司提出新的审慎监管要求,将气候风险及 ESG 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更严格的气候信息披露要求,银行和保险公司面临新的审慎监管要求。印度2024.7发布 数字支付交易替代认证机制框架 草案,增加支付系统运营商和用户的认证方式,包括密码口令、卡片或软件令牌、生物识别等。数字支付交易都要进行身份认证12、,提高数字支付安全性,打击数字诈骗。泰国2024.8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推出数字资产监管沙箱。相关机构可在现实环境中开发和测试数字资产服务。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金融科技创新浪潮掀起,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创新浪潮掀起,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字支付交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支付安全性、便捷性、可选择方式成为银行业的持续追求。瑞士上线即时支付系统 SIC5,接通瑞士 60 多家金融机构,能够实现 7*24 小时的 P2P 即时支付到账,预计 2026 年底支持所有零售支付场景。大型银行结合业务实际和市场需求,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提高员工工中国银13、行研究院5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作效率。高盛向开发人员推出 GSAI 平台,该平台集中公司所有生成式 AI 技术和应用,允许部分开发员工直接访问并与各种模型交互,在现有模型之上构建自定义应用程序,将生成式 AI 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周;摩根大通推出聊天机器人 LLM Suite,帮助员工撰写文章、生成观点、整理文档。表表 2:金融科技大事记(:金融科技大事记(2024 年三季度)年三季度)类型类型主体主体时间时间事件事件人工智能高盛2024.6推出 GSAI 平台,集中公司所有生成式 AI 技术和应用,允许部分员工在现有模型之上构建自定义应用程序。摩根大通2014、24.8向员工提供其自主研发的 OpenAI 聊天机器人 LLM Suite,帮助员工撰写文章、生成观点、整理文档等。数字平台美国银行2024.7在对公业务数字化平台 CashPro 上推出智能交易搜索引擎CashPro Search,便利客户实现交易查询功能。数字支付摩根大通2024.8扩大与 PopID 的合作关系,为美国各地的试点商家部署店内生物识别支付。瑞士金融机构2024.8上线即时支付系统SIC5,覆盖95%零售支付场景,实现7*24小时的 P2P 即时支付到账。开放银行沙特央行2024.9公布第二版开放银行框架,重点关注支付启动服务(PIS)。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15、研究院(二)全球银行业经营呈现新特点(二)全球银行业经营呈现新特点2024 年以来,高利率环境带来的息差提振效应持续减弱,美国、欧元区、英国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经营面临一定挑战。预计全年全球银行业规模增长将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部分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际大行或能够保持规模扩张势头;信贷环境收紧、借贷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银行业盈利能力不足,发展高附加值的综合化、全球化业务将成为重要支撑;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业风险形势面临深刻复杂调整,资产质量恶化趋势较为明显;强监管趋势下,资本充足率不会大幅波动,但资本补充的难度和成本仍需重点关注。1.规模增长分化明显规模增长分化明显2024 年以来,全球经济延续弱16、复苏态势,各经济体银行业根据经营实际灵中国银行研究院6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活调整业务摆布,规模增长呈现有进有退的分化趋势。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银行业在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逐步放缓规模扩张步伐,甚至出现小幅收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经济体银行业规模增长面临亚太市场经济快速复苏带来的发展红利。6月末,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24.0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2.1%,增长较为缓慢;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29.6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 1.6%;英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7.8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 0.7%,汇丰集团、渣打银行等17、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战略布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产规模的收缩;澳大利亚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4.2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3%;日本三大金融集团资产规模约合 6.2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6.8%,持续加大亚太市场布局,是通过国际化经营驱动规模扩张的典型代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分别约合 7518.8 亿、7480.4 亿和 6360.0 亿美元,分别同比变动+5.0%、+8.6%和-0.8%;巴西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合 2.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9.8%,南美市场依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展望全年,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严峻性、复杂性进一步显现,各经济体银行业将进18、一步加强战略调整,应对经营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规模增长仍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预计 2024 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将增长 1.8%,增速较上半年末进一步下滑,特别是海外市场布局将延续收缩态势;欧元区银行业资产规模将下降 1.1%,降幅有所收窄,英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将增长 1.2%,部分欧洲大型银行将更加关注新兴市场业务机遇;澳大利亚银行业资产规模将下降 0.7%;日本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增速水平将达到 9.7%,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质效;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将分别实现 9.1%、2.1%、7.0%和 0.3%的增长(图 4),加大业务深耕力度。中国银行19、研究院7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图图 4:2024 年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与增速(预测)年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产规模与增速(预测)1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2.盈利能力艰难回暖盈利能力艰难回暖2024 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频发、金融监管趋严等外部冲击下,全球银行业盈利增长面临信贷需求下降、负债成本提高、资产质量恶化等方面挑战,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美国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1237.0亿美元,同比下降 17.9%,高利率环境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信贷违约率有所上升,商业地产风险高企,高附加值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增长动力明显20、不足,难以在经济低迷环境下对净利润增长形成有效支撑;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983.7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53%,增速大幅下滑,但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欧元区大型银行经营绩效依然较为亮眼,比如,桑坦德银行净利润 6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英国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295.4 亿美元,同比下降 5.7%,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在亚太市场的营收增长一定程度上弥1欧元银行业采用 37 家主要银行数据。英国银行业采用五大行数据,分别是汇丰控股、国民西敏寺银行、劳埃德银行、渣打银行和巴克莱银行。日本银行业采用三大金融集团数据,分别是三菱日联、三井住友和瑞穗金融。下同。日本银行业净21、利润预测数据对应的时间区间为 2024 年 4-12 月。中国银行研究院8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补了在欧美市场的营收下滑;澳大利亚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137.5 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0.2%;日本银行业长期处于本土低利率环境,但得益于在北美和东南亚市场的广泛布局,盈利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4-6 月三大金融集团净利润约合 75.6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5.7%。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盈利表现较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净利润分别约合 152.9 亿、84.7 亿和 39.3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加 15.9%、16.1%和 8.0%;马来西亚银行业净利润约合 37.8 亿亿22、美元,同比小幅下降 2.9%。展望全年,银行业为提升盈利能力,将更加聚焦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金融服务,弥补经济下行周期的收入损失。预计美国和欧元区银行业净利润将分别下降 7.1%和 7.7%,下滑趋势得到缓解;英国银行业净利润将增长 1.5%,布局新兴市场战略成效更加显著,助力净利润回暖;澳大利亚银行业净利润将增长2.6%;日本银行业 3-12 月净利润将同比增长 29.8%,持续扩大国际化经营优势。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经营面临较大机遇,盈利增长较为稳健,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净利润将分别增长 5.6%、3.5%、10.7%和 5.5%(图 5)。图图 5:2024 年主要经济体银行23、业年主要经济体银行业净利润与增速(预测)净利润与增速(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9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1:近期国际大型银行全球化布局调整:近期国际大型银行全球化布局调整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业开展海外业务与全球经济金融环境高度相关。近年来,受俄乌冲突、发达经济体超常规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环境不容乐观,增长重心逐步东移,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整体进入战略收缩与调整阶段。花旗集团海外布局呈收缩态势,零售业务回归本土市场,海外市场专注财富管理业花旗集团海外布局呈收缩态势,零售业务回归本土市场,海外市场专注财富管理业务务。花24、旗于 2021 年 4 月公布重大战略调整,计划关闭 13 个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业务(个人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信用卡等),包括澳大利亚、巴林、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波兰、俄罗斯、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2023 年 8 月,花旗宣布,已成功将其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零售业务出售给星展银行;11 月,将印度尼西亚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出售给大华银行。同时,花旗还对财富管理业务进行优化调整。2024 年 2月,宣布在新加坡开设在当地的第三个财富管理中心,加强亚洲的财富管理业务;6 月,将中国大陆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8 月,出售信托管理和信托服务业务,旨在削减运营成本、简25、化业务布局、改善业绩表现。汇丰集团主动削减非重点区域的业务规模,将资源调整至回报率更高的亚洲地区,汇丰集团主动削减非重点区域的业务规模,将资源调整至回报率更高的亚洲地区,通过一系列交易退出部分欧美市场通过一系列交易退出部分欧美市场。2023 年 12 月,汇丰将加拿大汇丰银行出售给加拿大皇家银行。2024 年 1 月,将法国零售银行业务出售给法国商业信贷银行;3 月,将阿根廷业务出售给阿根廷加西利亚银行;5 月,将俄罗斯子公司出售给俄罗斯 Expobank。同时,汇丰集团聚焦优势领域,壮大财富管理业务。6 月,完成对花旗在中国内地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以扩大财富管理业务规模、扩展高净值客户网26、络、赋能大财富管理矩阵策略。三菱日联延续获取新兴经济体市场资源的思路,持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以获三菱日联延续获取新兴经济体市场资源的思路,持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以获取长期性回报。取长期性回报。2024 年 5 月,三菱日联完成对澳大利亚最大的养老金管理公司联众管理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购;6 月,宣布对泰国智能手机支付公司 Ascend Money 进行 1.95 亿美元的投资,旨在扩展集团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并推动移动支付技术进步;7 月,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办公室签署谅解备忘录,为拟在东部经济走廊进行投资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8 月,向菲律宾领先的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 Mynt 投资 3.9327、 亿美元,向印度数字金融服务公司 DMI Finance 追加 279.88 亿印度卢比的投资,并与乌兹别克斯坦数字技术部签署框架协议,完善乌兹别克斯坦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国际大行积极跟进全球化布局调整。国际大行积极跟进全球化布局调整。2023 年 7 月,渣打银行宣布将其位于安哥拉、喀麦隆、冈比亚和塞拉利昂的子公司以及位于坦桑尼亚的个人和企业银行服务出售给尼日利亚 Access Bank。2024 年 4 月,由于德国抵押贷款急剧下降,桑坦德银行计划在 2026年底前退出在德国的抵押贷款业务,并计划将德国分支机构的工作岗位数量从约 4100 个裁撤至 3600 个。2024 年 7 月,巴28、克莱银行同意将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消费者银行业务出售给奥地利巴瓦格集团,继续简化其在欧洲市场的消费金融业务布局。中国银行研究院10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2:千家行榜单出炉,千家行榜单出炉,招行取代汇丰进入前十招行取代汇丰进入前十7 月 10 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 2024 年全球银行 1000 强榜单。此榜单主要考量银行一级资本规模,可反映银行抗风险能力、利润增长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前前 20 榜单保持稳健榜单保持稳健,全球银行业头部效应有所凸显全球银行业头部效应有所凸显。2023 年末,全球一级资本规模排名前 20 大银行较上年度有所变化。中国四大行连续七年排前29、四名,招商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排名上升 1 位,汇丰、三菱日联、高盛、浦发银行排名下降1 位。值得关注的是,招商银行的一级资本增加 12.58%,超越汇丰控股排名第十,2024年前十名榜单由中国和美国银行占据。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大型银行体现出更强的经营韧性,全球银行业集中度略有上升。2023 年末,前 20 大银行总资产规模占千家行整体的比例为 36.2%,同比提升 0.4 个百分点。亚太银行净利润占据绝对优势亚太银行净利润占据绝对优势,高利率环境下欧美银行收益与风险并存高利率环境下欧美银行收益与风险并存。2023 年末,千家行总资产共计 159.9 万亿美30、元,同比上升 5.35%;税前利润共计 1.53 万亿美元,同比提高 13.97%;总资产收益率为 0.96%,同比上升 25 个基点;一级资本共计 10.84 万亿美元,同比上升 6.59%。亚太地区银行利润规模保持绝对优势,净利润占比为 41.58%,其次是西欧地区、北美地区,占比分别为 24.61%和 19.84%。欧洲银行税前利润达到 2324亿美元,大幅增长 34.9%,其中瑞士和意大利分别增长 155%和 72%。美国银行税前利润达到 2575 亿美元,小幅下降 3.0%,摩根大通的税前利润达 61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3%。同时,高利率环境推高企业借贷成本,商业地产贷款31、违约率上升,银行家指出 2023年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贷款规模占总贷款比重明显提升,芬兰、瑞典、德国这一比重分别达 40%、39%、10%。中国银行业强劲增长势头不减,中小银行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中国银行业强劲增长势头不减,中小银行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2023 年末,上榜中资银行税前利润规模为 0.38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 1.83%;一级资本规模达 3.5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6.98%。如果剔除美元升值影响,上榜中资银行税前利润规模与一级资本规模分别增长 0.10%和 8.80%。中资中小银行表现亮眼。例如,长城华西银行、大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南粤银行、新网银行的税前利润增速均超过 50%32、;广东南粤银行、嘉兴银行、烟台银行、温州银行的一级资本增速均超过 30%。中资银行要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中资银行要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一是夯实资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完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工具,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二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意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多样化专业化的产品服务体系,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三是推进有序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重视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主动把握数字化33、发展机遇,推动前沿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中国银行研究院11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3.风险形势面临深刻复杂调整风险形势面临深刻复杂调整2024 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疲软,欧美银行业危机余波犹存,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一定程度恶化,同时,各国银行业经营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形势,除传统风险外,需要更加关注战略风险、国别风险、科技风险、金融制裁风险等。6 月末,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为 1181 亿美元,同比增加 24.1%;不良贷款率为 0.93%,同比提升 0.15 个百分点。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为 2789.1 亿美元,同比增加 3.6%;不良贷款率为 2.20%,同比提升34、 0.10 个百分点。英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为 550.6 亿美元,同比增加 4.1%;不良贷款率为 1.91%,同比下降 0.02 个百分点。澳大利亚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为 294.0 亿美元,同比增加 27.2%;不良贷款率为 1.08%,同比提升 0.21 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为 267.4 亿美元,同比增加 4.8%;不良贷款率为 1.13%,同比提升 0.09个百分点。相对而言,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信贷规模增长快,一定程度上抵消不良贷款规模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巴西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 553.2 亿美元,同比下降 15.2%;不良贷款率为 5.4935、%,同比下降 0.51 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分别同比增长 2.2%、4.3%和 3.8%,不良贷款率有升有降。展望全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银行业风险特征将持续深刻演变,不良贷款率仍将处于相对高位。预计 2024 年末,美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提升 0.05 百分点至 0.91%,欧元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提升 0.30 个百分点至 2.30%的较高水平,英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与 2023 年末的 1.90%持平,澳大利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提升 0.20 个百分点至 1.16%,日本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提升 0.12 个百分点至 1.17%。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经营韧性较强,资36、产质量持续向好,巴西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 0.30 个百分点至 5.36%,印度尼西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 0.23 个百分点至 1.96%,泰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同比小幅提升 0.07个百分点至 2.73%,马来西亚银行业不良贷款同比下降至 1.60%(图 6)。中国银行研究院12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图图 6:2024 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预测)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4.资本状况相对稳定资本状况相对稳定2024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风险资产上升,资本消耗加快。各国纷纷基于巴塞尔协议最终37、版出台资本监管新规,银行业经营受到更强的资本约束。在盈利普遍下滑情况下,全球银行业内源性资本补充受限,资本充足率有所下滑,需要银行业在资本管理方面作出更多优化与调整。6 月末,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5.03%,同比下降 0.14 个百分点;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9.10%,同比下降 0.1 个百分点;英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8.29%,同比提升 1.55 个百分点;澳大利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20.03%,同比提升 0.33 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 16.85%,同比提升 1.43 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银行业盈利表现较好,在资本补充方面拥有更大空间。6 月末,马来西亚、印38、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8.12%、28.90%和 20.67%,分别同比上涨 0.38 个、中国银行研究院13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0.33 个和 0.45 个百分点。展望全年,全球银行业业务重心或将逐步由利息业务转向非息业务,资本消耗有所降低。但是,银行业盈利能力回暖仍面临一定压力,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仍有待提升。2024 年末,美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下行至 14.96%,较 2023 年末下降 0.29 个百分点;欧元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提升 0.15 个百分点至 19.05%;英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提升 1.55 个百分点至 18.27%;澳大利39、亚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提升 0.06 个百分点至 20.03%;日本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提升 1.22 个百分点至 16.92%。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同样将获得较大幅度提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 0.66 个、3.15 个和 0.57 个百分点。图图 7:2024 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预测)年末主要经济体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预测)资料来源:各央行和监管机构,银行财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4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3:美联储拟削减大型银行资本要求的上调幅度:美联储拟削减大型银行资本要求的上调幅度2023 年美国银行40、业危机之后,美国监管部门拟强化大型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增强银行体系抵御意外市场冲击的能力,保障其在危机时刻的持续运营能力。2023 年的联合提案将大幅增加银行负担。年的联合提案将大幅增加银行负担。2023 年 7 月,美联储、美国货币总监署(OCC)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建议美国更新资本监管规则的联合提案,作为美国版巴塞尔协议最终规则,加强对银行的监管。提案规定,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美国最大的八家银行资本金要求增加约 19%,资产在 1000 亿至 2500 亿美元之间的银行资本金增幅约为 5%。资本金要求的门槛从资产值 2500 亿美元以上降41、至 1000 亿美元以上,意味着与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规模相当的区域性银行也被纳入监管范围。提案要求银行要保留更多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而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等活动,将显著增加银行负担。预计联合提案将影响 32 家美国大型银行和控股公司。监管机构联合市场机构监管机构联合市场机构,反复研究提案的可行性反复研究提案的可行性。联合提案发布后,遭到大型银行的强烈反对。市场机构认为现在拥有的资本金已远远超过危机时所需的水平,加强监管将使美国银行在与其他国际大行和非银行贷款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希望监管机构放宽要求。2023 年下半年,美国监管机构与业界合作进行定量研究,评估该提案对监管资本的影响。42、2024 年 1 月,美联储表示,各机构将公开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并开始收集反馈,后续提案修改将充分考虑市场意见。最新资本监管要求较提案大幅放松,有效缓解银行资本压力。最新资本监管要求较提案大幅放松,有效缓解银行资本压力。9 月 10 日,美联储副主席巴尔(Michael Barr)表示,监管部门将重新发布弱化的 巴塞尔协议(Basel Endgame)规划草案,并发布针对全球银行单独的资本规则。新规将使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提高 9%,低于 2023 年提案的 19%。考虑到未实现收益和损失对其证券监管资本的影响,部分资本规模低于 2500 亿美元的银行将面临约 3%至 4%的资本要求增长,例如 43、KeyBank、M&T 和Fifth Third。其他资产规模在 1000 亿美元至 2500 亿美元之间的银行将豁免于新规定。对于最新的修改提案,美联储将继续征求各方意见,评论期将持续 60 天。最新资本监管要求仍存争议最新资本监管要求仍存争议。一方面,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可能削弱美国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损害美国经济增长,降低金融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放松资本监管要求可能削弱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最优界限,美国监管机构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对于中国金融监管而言,应高度关注美国银行资本监管修改的最新动向,吸取其经验教训,审慎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支持44、实体经济与维持金融稳定的关系,结合自身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国银行研究院15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二、中国银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总体平稳(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总体平稳2024 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为银行业立足国内和稳妥推进国际化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第一,宏观经济稳中有进,银行业持续巩固支持实体力度。第一,宏观经济稳中有进,银行业持续巩固支持实体力度。2024 年以来,宏观经济呈稳中有进态势,“三驾马车”整体表现平稳。前八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32.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银行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45、高质量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银行业充分把握扩内需战略和促消费政策蕴含的机遇,立足居民衣食住行需求,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文旅赛事以及医疗康养等新型消费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推进业务发展转型的同时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货物进出口总额 28.5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0%,银行业贯彻落实改革开放要求,统筹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外资企业“引进来”,全面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图 8)。图图 8:全国投46、资、消费及贸易同比增速:全国投资、消费及贸易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6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二,财政货币政策节奏适度、力度稳健,为银行业切实满足市场融资需第二,财政货币政策节奏适度、力度稳健,为银行业切实满足市场融资需求营造适宜政策环境求营造适宜政策环境。2024 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序发行,资金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重点领域,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在地方化债背景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47、相对审慎,前七个月发行额为 2.94 万亿元,同比下降 7.7%。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银行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利率低位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利率层面,7 月 1 年期和 5 年期 LPR 均下调 10 个基点,再创历史新低,切实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流动性层面,在保障资金总量充裕的基础上,银行业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流动性支持和精准滴灌力度。8 月末,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均同比增长 8.1%(图 9)。图图 9:社会融资及人民币贷款规模及增速社会融资及人民币贷款规模48、及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7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三第三,金融监管全覆盖布局织网金融监管全覆盖布局织网,为银行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为银行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2024 年以来,金融监管坚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持续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四性”,通过监管全覆盖保障银行业稳健发展。防风险方面,紧跟网络技术发展,强化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防范,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修订发布金融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涉刑案件管理,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补短板方面,完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机制,引导银行业进一步形成敢贷、愿贷的工作氛围;推动学习运49、用“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合规经营能力,确保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职行为在依法合规轨道上稳步推进。惠民生方面,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及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和谐健康金融环境。促开放方面,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表 3)。未来,金融监管仍将织密覆盖网络,彰显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四,第四,金融金融行业整体经营稳健行业整体经营稳健。保险业、证券业和基金业经营合规稳健,与银行业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行业环境。2024 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55万亿元,50、同比增长4.9%;赔款与给付支出1.23万亿元,同比增长33.1%;新增保单件数 472 亿件,同比增长 40%。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致力于构建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行业高质量发展框架。随着新“国九条”政策深入落实见效,证券业整体呈现相对稳健态势。基金业保持增长势头,2024 年 7 月末,公募基金规模 31.4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3%,公募基金数量 12094 只,同比增长 9.6%。相关机构扎实做好业绩,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和布局,稳妥推进行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182024 年51、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表表 3:中国中国银行业主要监管动态银行业主要监管动态(2024 年三季度)年三季度)类型类型时间时间发布单位发布单位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防风险防风险7.24金融监管总局针对“共享屏幕”类诈骗、“AI 换脸拟声”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以及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等发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9.6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涉刑案件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一是聚焦防范化解实质性风险;二是优化案件管理流程;三是强化重大案件处置;四是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补短板补短板8.2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52、务出现风险后,经过有关流程,认定相关人员尽职履行职责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责任;二是提出鼓励担当、尽职免责、失职追责问责的原则,列举应免责情形、可减免责情形和不得免责情形;三是规范尽职免责工作机制,要求银行在尽职免责工作流程中增加“申诉”环节,强调不得因被评议人申诉而加重其责任认定结果,更好保护信贷人员权益。8.6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围绕金融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金融帮扶成效、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乡村建设和金融赋能乡村治理等实施专项行动;二是发挥支农支小再53、贷款、再贴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工具激励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专项金融债券;三是畅通政银企融资对接服务链条。8.16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的设置与职责,以及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二是完善首席合规官及合规官、合规管理部门及人员履职的保障措施,要求金融机构为合规管理部门配备充足、专业的合规管理人员;三是明确相关行政处罚及其他监管措施。促促开放开放7.26人民银行、外管局印发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简化业务登记手续;二是优化账户管理;三是完善汇兑管理;四54、是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CIBM)与 QFII/RQFII 的外汇风险管理模式。惠民生惠民生9.1金 融 监 管 总局、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开展以“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为主题的“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汇集行业力量普及金融知识,完善金融惠民利民举措。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19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4: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分析: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分析2024 年 7 月,国有大行与股份行陆续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是 2024 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的新一轮集中调整。此轮利率调整以存款挂牌利率为重点,中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55、大。此轮利率调整以存款挂牌利率为重点,中长期限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大。存款挂牌利率相较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赋予银行更大的主动调节空间。此轮利率调整呈现国有大行率先调降、其他银行跟进下调的“领导者定价”特征。国有大行方面,活期存款下调 5 个基点;一年期及以下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均下调 10 个基点;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均下调 20 个基点;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均下调 10 个基点;定期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以及存本取息等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下调 10 个基点。股份行存款利率的调整幅度普遍与国有大行相同,最高降幅为 20 基点。总体而言,此轮利率调整覆盖了各类存款品种56、,中长期限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更大,具有非对称调降特点。在此次国有大行与股份行调整后,部分中小银行也适时跟进调整相关利率。此轮利率调整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一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资产此轮利率调整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一是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做出的主动调整负债管理需要做出的主动调整。在资产端,商业银行加大让利实体经济力度,通过稳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推动实体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新发生贷款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在负债端,商业银行存款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定期化趋势较明显,存款成本仍具较强刚性,影响息差水平。2024 年二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54%,同比下降 57、0.2 个百分点,环比持平,但仍在历史低位。不断压缩的净息差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挑战,推动商业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缓解压力。二是商业银行顺应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的表现二是商业银行顺应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的表现。2021年以来,央行优化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确定方式,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赋予存款利率调整“随行就市”的市场化特征。此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是自2022 年 4 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又一轮集中调降,也是商业银行顺应存款利率定价改革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改革要求的表现。未来,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负债管理,在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确保自身未来,58、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负债管理,在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确保自身可持续经营发展。可持续经营发展。2024 年 2 月和 7 月,商业银行资产端 LPR 已有两次调降。此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在一定程度降低存款平均成本率,加之前期监管叫停“手工补息”,不仅能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和息差压力,改善营收表现,还能为后续商业银行针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和新兴领域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腾挪空间,彰显支持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未来,商业银行仍要继续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为自身经营稳健发展和支持实体经济夯实基础。一是合理摆布各类存款规模和结构,充分挖掘新型消费和金融投资等场景和业务空间,抢抓存款活化机遇,压降高成本存59、款比例;二是围绕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及时捕捉市场信号,动态调整利率水平,对不同存款产品的利率进行差异化定价;三是倡导各级机构结合辖内客户实际和区域特点发挥定价的主动性与灵活性,深耕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潜力,避免高息揽储等无序竞争。中国银行研究院20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5:监管指导银行业做好普惠信贷尽职免责:监管指导银行业做好普惠信贷尽职免责2024 年 8 月 2 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关注点如下:通知为银行业做深做实普惠金融大文章夯实制度基础。通知为银行业做深做实普惠金融大文章夯实制度60、基础。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将普惠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体现出中国对普惠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推进实现发展效率与社会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自中国提出“普惠金融大文章”以来,监管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部署要求,持续完善相关制度,已发布关于做好 2024 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等支持政策,此次通知发布是上述政策的延续,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优化尽职免责监管制度的重要体现,为银行业做深做实普惠金融大文章夯实制度基础。整体来61、看整体来看,通知通知有几处要点值得留意有几处要点值得留意。一是在适用范围上一是在适用范围上,通知适用于单户授信 1000 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对于单户授信 1000 万元以上的部分,以及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其他表内外经营性授信业务,银行可参照决定是否执行,赋予银行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二是在尽职含义上二是在尽职含义上,遵循“从新不从旧”原则,以普惠信贷业务办理时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银行内部制度等作为尽职认定的主要标准,未来有望进一步强化银行内控合规力度。三是在免责认定上三是在免责认定上,引导银行在一定程度摒弃“有错推定”的逻辑和做法,无需相关工作人员自证清白,能够更加全身心投入业62、务开展。当然,出于满足监管和内控需要,在日常工作流程中仍需做到合规留痕,其中的平衡点还需进一步探索。此外此外,通知还明确,即使不符合尽职免责具体情形,只要普惠信贷业务风险状况未超过所在经营单位不良容忍度目标,原则上仍可尽职免责,拓宽了特定情形下的免责兜底范围,彰显监管刚性下的适度柔性。未来,银行业将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质效。未来,银行业将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工作质效。2024 年二季度末,中国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 6209 万户,同比增长 4.5%;普惠型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 32.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未来,银行业将锚定“增量、扩面、降价”三大方向进一步发力,63、稳妥合规开发更加符合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及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优化制造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强化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拓展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抵质押融资服务,推动信贷服务提质增效。增强与监管沟通协调,完善考核和监管要求,加强正向激励机制设计,探索建立保障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商业可持续性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最终,通过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推动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取得卓越成效。中国银行研究院21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二)助力双循环新(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发展格64、局,坚定格局,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统筹境内外业务,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平衡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盈利水平有所回落,资产质量基本稳定,资本充足情况良好。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资产规模保持扩张。第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资产规模保持扩张。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资产负债规模持续扩张,但增速有所回落。二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 370.0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总负债 341.3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资产负债规模增速与经济发展及实体经济的需求相匹配,保障通畅的货币政策传导。信贷继续在银行规模增长中扮演重要作用,65、6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存量规模的 62.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尽管整体资产规模增速放缓,但银行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宗旨,信贷资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重点支持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年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适度增长,将更加重视结构优化,在支持居民消费、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有望实现较高增速,成为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的新动能。预计 2024 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 8%左右的较高水平。第二,净息差低位企稳,盈利增长面临第二,净息差低位企稳,盈利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较大压力。二季度,银行业营业收入持续承压。利息收入方面,人民银行持续引导66、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 LPR 降低的同时,政策层面引导存贷市场良性竞争,遏制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商业银行陆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 1.54%,较上年同期下降 0.2 个百分点,但跌幅收窄,与一季度末持平。非息收入方面,二季度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权益类基金产品费率下调,基金代销手续费收入有所承压。同时,保险代理费“报行合一”政策落地,推动金融机构给监管报送审批备案材料中使用的产品定价中国银行研究院22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假设与实际经营情况保持一致,纠正行业费用高企的弊端,促使银保渠道费率普遍下调,拖累67、手续费增长。综合来看,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 24.31%,同比增长 2.51 个百分点,环比下降 1.52 个百分点。成本控制方面,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为 30.71%,同比增长 0.43 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和资源布局能力,但在营收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运营费用相对刚性,导致成本收入比上升。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上半年累计实现净利润 1.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0.4%。全年来看,为保持净息差基本稳定,夯实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商业银行将持续优化定价能力。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将更加灵活,但在期限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可能相对较大;部分具有国际化能68、力的国有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将充分把握境外高息环境的时间窗口,优化整体盈利能力。综合考虑经济复苏以及非息业务的发展,2024 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维持在 1%左右。第三,银行业资产质量基本稳定。第三,银行业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二季度,银行业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同时,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手段,防范和化解潜在不良贷款风险,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不良贷款呈现“一升一降”特征。其中,不良贷款余额 3.34 万亿元,同比增长 4.36%;不良贷款率为 1.56%,同比下降0.06 个百分点。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近 6.9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9869、%;拨备覆盖率 209.32%,同比下降 3.2 个百分点。从全年看,随着实体经济稳步复苏,企业主体经营情况改善,银行将加强前瞻性管理,进一步加大定期重检各类资产质量的力度,准确认定不良资产,合理计提拨备水平;同时,在“以丰补歉”逻辑下有效运用动态计提拨备机制吸收资产损失,为盈利常态化增长和银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24 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延续稳健态势,不良贷款率有望在 1.6%的低位附近保持稳定。中国银行研究院23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6:理财市场新变化:理财市场新变化2024 年 7 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70、),中国理财行业全面实现净值化运营,市场化、规范化迈上新台阶,但受宏观经济运行承压、股票市场波动加剧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理财市场呈现一些新变化。第一,第一,理财规模快速攀升,主要来自存款资金流出理财规模快速攀升,主要来自存款资金流出。截至 2024 年 6 月,全国 239 家银行机构和 31 家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 4 万只,存续理财规模为 28.52 万亿元,规模较上年末增加 1.72 万亿元,增长 12.55%。横向比较来看,2024 年上半年存款增加 11.45 万亿元,理财增加 1.72 万亿元;其中存款累计同比少增 8.67 万亿元,理财同比多增 4.03 万亿元。理财与存款间的“跷71、跷板”效应主要源自银行理财产品更高的收益率水平。4 月受到叫停手工补息的影响,企业存款大幅流出转向表外,企业存款同比少增 1.7 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月度平均收益率为 2.80%,相较于存款有一定优势。“比价效应”下,存款出表更多流向了理财。第二第二,理财理财资产配置结构资产配置结构发生发生变化变化,投资投资存款存款规模规模下降下降。上半年发生的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两方面,一是配置存款规模下行弱于预期,二是理财委外业务和同业业务扩张。受到叫停手工补息以及信托通道监管加强的影响,理财投资存款规模自 2021 年以来首次出现回落,截至 6 月理财投资存款 7.73 万亿元,较年初减少72、了 273 亿元左右。而随着理财规模扩张带来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公募基金、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规模和占比大增。上半年理财投资公募基金增加 0.49 万亿元,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增加 0.44 万亿元,占比分别达到了 3.6%和 5.9%。债券类仅增长 0.53 万亿元。第三,投资者数量第三,投资者数量维持增长,但风险偏好依然偏低维持增长,但风险偏好依然偏低。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 1.22 亿个,较年初增长 6.65%,同比增长 17.1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 738.88 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 18.85 万个。从结构上看,截至 2073、24 年 6 月末,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为 1.20 亿个,占比为 98.74%;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持续小幅增长,数量为 153.45 万个,占比为 1.26%。截至 2024 年 6 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 33.82%。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 0.64 个和 0.19 个百分点。第四,资本充足情况良好,夯实风险防控基石。第四,资本充足情况良好,夯实风险防控基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指标企稳回升,资本充足率为 15.53%,同比上升 0.87 个百分点7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2.38%,同比上升 0.6 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74%,同比上升 0.46 个百分点。内源资本补充方面,在营收、利润持续承压的背景下,银行业利润转增的空间相对较小,但净利润增速仍保持在正增长水平,巩固银中国银行研究院24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外源资本补充方面,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以及专项债等均具有发展前景,吸引广大投资者增持。从全年来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维持在 15%以上的较高水平。表表 4:2024 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指标预测指标指标202120212022202275、2 20230232 202024Q14Q120242024Q2Q22 202024(4(E)E)规规模模资产(万亿元)288.6319.8354.8367.9370.0383负债(万亿元)264.7294.3327.1339.4341.3353资产同比增长(%)8.5810.811.09.17.38.0负债同比增长(%)8.2611.211.29.27.18.0盈盈利利净利润(万亿元)2.182.302.380.671.262.40资产利润率(%)0.790.760.700.740.690.7净息差(%)2.081.911.691.541.541.50成本收入比(%)32.0833.973576、.2628.9230.7135风风险险不良贷款率(%)1.731.631.591.591.561.56拨备覆盖率(%)196.9205.9205.1204.5209.3204资本充足率(%)15.1315.1715.0615.4315.531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810.7410.5410.7710.7410.7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研究院三、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与银行业国际化专题专题一:一: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新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新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77、要的会议。会议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了前瞻性、系统性的设计。其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会议指出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国际化发展是中国银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助力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自身做优做强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银行业应充分地把握前瞻性趋势,提升国际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助推强大金融机构建设,增强服务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质效。中国银行研究院25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一)本世纪(一)本世纪 20 年代以来中国年代以来中国银行银行业国际化的新发78、展业国际化的新发展第一第一,银行业国际化步伐趋缓银行业国际化步伐趋缓,全球布局稳中有升全球布局稳中有升。机构和员工“走出去”布局,是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直观展现。与此前 10 多年通过投资并购和增设网点方式快速扩展国际化布局的趋势不同,2020 年以来中资银行国际化步伐明显趋缓。到 2023 年,中资银行的境外机构覆盖了 71 个国家和地区,相较疫情前的2019 年增加了 2 个。同时,境外机构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五大国有银行境外机构数从 2019 年的 1308 家下降到 2023 年的 1244 家。大型国有银行是中资银行国际化的主力军,2023 年中行、工行、建行、交行和农行境外机构覆盖的国79、家和地区数分别为 64、49、30、18 和 18 个。其中,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覆盖持续保持领先,2023 年沙特利雅得分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开业,境外覆盖度有所增加;工商银行沙特吉达分行正式对外营业,境外机构覆盖国家和地区数量维持不变。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等三家股份制银行处于国际化第二梯队,2023 年境外机构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达到 6个及以上,核心布局区域集中于亚太和欧洲。图图 10:中资银行境外布局集中的前:中资银行境外布局集中的前 10 位国家和地区位国家和地区资料来源:银行年报,中国银行研究院中资银行数量(家)中国银行研究院26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与覆盖80、国家和地区稳步上升形成对比的是,近年来中资银行的境外机构及员工数量有所下降。2023 年国有大型银行境外机构 1244 个,较 2019 年减少 64个;境外员工 4.56 万人,较 2019 年下降 39 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全球金融监管强化,境外机构设立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和审批程序。二是疫情以来,线上非接触拓客逐渐成为银行业海外业务的重要模式,数字服务减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三是国有大型银行推进全球业务区域化、集约化管理,海外资源优化调整;股份制银行境外布局平稳,精简组织架构、优化人员和实体网点配置成为重要趋势。第二第二,发展战略优化调整,聚焦于综合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发展战略81、优化调整,聚焦于综合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质效。一是保持国际化战略定力,完善管理机制。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质效。一是保持国际化战略定力,完善管理机制。中资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国际化发展。例如,中国银行全球化程度最高,围绕跨境金融、绿色金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重点业务,扩大全球服务网络;完善境外机构区域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机制,稳步推进中银香港、中银欧洲等境外区域总部建设。二是国际化发展与综合化经营协同推进,丰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二是国际化发展与综合化经营协同推进,丰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选择。跨国客群的金融服务需求较82、为多元化,中资银行致力于打造综合化服务能力,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拥有综合经营平台,不断丰富金融服务种类。例如,在香港,五家国有大行和招行、光大、中信等股份制银行拥有分行、投资银行子公司平台,可提供全方位跨境综合金融服务,包括上市保荐承销、债券发行、财务顾问、直接投资、销售交易、资产管理、市场研究等。三是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快速三是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产品服务迭代创新,将新发展理念植入国际化进程。推进,产品服务迭代创新,将新发展理念植入国际化进程。中资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和数字金融服务不断迭代创新,将新发展理念与国际通行 ESG 标准对接,国际化发展83、质量持续提升。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各银行大力打造与金融科技变革和数字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在全球化发展中推广运用。四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四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国银行研究院27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不断提升。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方面,2023 年已有 13 家中资银行在 50 个共建国家设立了 145 家一级机构。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五大银行在境外共有 33 家机构成为人民币清算行,深度参与跨境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离岸人民币产品服务,推动人民币计价和使用。五是风险防控迈84、上新的台阶,成功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境外发展五是风险防控迈上新的台阶,成功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境外发展保持总体稳健和安全运营。保持总体稳健和安全运营。中资银行普遍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工具来管理和控制国别风险,包括评级、限额敞口统计与监测以及国别风险准备金计提等。国别风险评级和限额每年至少复审一次。图图 11:主要国际化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质量情况:主要国际化中资银行境外资产质量情况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三第三,国际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有所下降,综合国际化竞争力和影响国际化资产、营收和利润占比有所下降,综合国际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稳中有升力稳中有升。2020 年以85、来,伴随全球疫情和政经环境持续动荡,中资银行业境外资产与营收规模波动较大,虽然总体保持增长,但增速慢于境内水平。因此,若以银行业境外资产和盈利规模在集团占比水平衡量,中国银行业近年国际化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例如,从 2019 年到 2023 年,5 家国有大型银行的合计境外资产占集团的比例从 11.4%下降到 8.7%,合计税前利润占比从 11.5%下降到9.4%。11 家股份制银行的合计境外资产占比从 3.3%略微下降到 3.2%;上海银行和厦门国际银行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计境外资产占比从 11.1%下降到 9.7%。中国银行研究院28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其中,招商、中信86、、光大三家股份制银行的合计境外税前利润占比从 4.8%下降到 2.8%;厦门国际银行的境外税前利润占比从 38.9%转为亏损状态。(二)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环境持续演变(二)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环境持续演变第一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格局继续变迁。经济全球化的格局继续变迁。经济全球化是金融服务全球化的根本基础,金融服务全球化亦会助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主要经济体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经贸政策和社会民意的变化,正在深刻重塑经济全球化、经济重心漂移的发展趋势,对银行全球化布局带来重要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冲击来自中、美、欧大三角中的大国博弈,国际经贸活动亦跟随出现阵营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碎片化、区域化风87、险进一步上升。在欧洲,欧美与俄罗斯因俄乌冲突而对立加剧,经贸联系接近断绝,俄罗斯对外经贸向东看、向南看的趋势正在强化。在亚太,美国遏华政策变本加厉,推动“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和科技限制,中美经贸脱钩趋势继续发展,美国在盟友体系内的内部循环、北美自贸区循环体系中的占比在增多;中国则依托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RCEP 协议等众多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进行对冲,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趋紧密;东盟国家和拉美国家则受益于经贸转移,与美国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例如墨西哥和越南对美国和中国的经贸重要性都在上升。从总体趋势看,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的占比仍将持续上升,特别是印度、东盟、墨西哥88、和巴西在全球大国博弈中的受益程度上升,经济保持较强发展态势;西欧和日韩被美国强拉进博弈阵营,经济实力持续被削弱,全球地位将会持续下降;美国依托西方阵营的盟主地位和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优势,继续巩固其经济地位。第二第二,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是数字化信息科技迭代创新和 2020 年新冠疫情共同催生的结果,中国信通院研究显示,到2023 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五个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已超 33中国银行研究院29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达 60%,较 2019 年提升 8 个百分点。当前,诸多国际89、化大银行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化发展、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正在显著提升,成功案例层出不穷。摩根大通的 AI 应用覆盖风险管理、潜在客户挖掘、营销、客户体验和欺诈预防等多个领域,有超过 300 个使用案例,在全球支付处理和资金转移系统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效率显著提升。美国银行推出 AI 虚拟财务顾问 Erica、富国银行引入 AI 虚拟财务顾问 Fargo,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汇丰银行利用 Google Cloud 提供的反洗钱 AI 来打击金融犯罪。2023 年,荷兰国际银行的纯数字银行服务已经居于全球领先行列,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数字消费者银行客群占比 6%、利润占比 10%。第三第三,绿色经济转型90、全面推进绿色经济转型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气候风险日益成为金融业关注焦点。2020 年疫情以来,全球银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加关注 ESG 绩效表现,其中绿色金融服务更具有共识度,成为促进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助推器。伦敦证券交易所认为,作为气候和环境解决方案的核心,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无论从规模、增长轨迹和财务表现来看,都是 21 世纪最大的投资机会之一。2023 年全球绿色经济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 7 万亿美元,仅次于医疗、工业和科技行业。全球绿色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达 13.8%,仅次于科技行业;绿色经济收入年均增长 7.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3%)。其中,美91、国在绿色经济上市公司总市值中占比高达 60%,主要是因其股票市场规模较大;若以绿色经济规模占 GDP 的比重衡量,美国为 9%。从行业来看,全球绿色能源行业占绿色经济股票总市值的 46%,占绿色经济债券总余额的30%。预计在未来 30 年,全球每年应用于碳中和的资金大约为 3.5 万亿美元;2025 年,全球绿色资产有望超过 53 万亿美元。(三)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三)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第一,保持国际化战略定力,优化顶层战略设计。保持国际化战略定力,优化顶层战略设计。国有大型银行是国际化发展的主力军,应当保持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力,优化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国银行92、研究院30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在打造全球一流国际化银行、建设强大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下,前瞻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对银行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定位、资源配置、能力建设、风险防控、配套措施等做出新的部署,适应新的环境深化改革,推进国际化向前发展。中小银行国际化战略应当审慎实施,量力而为,可结合自身专长打造区域性国际化银行的“精品银行”。第二第二,紧跟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全球布局能力,错位紧跟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全球布局能力,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竞争、优势互补。应当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而开展国际化布局。银行业国际化应提升对93、形势发展的前瞻性研判能力,把握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发展趋势,深入研判布局目的地政经与金融市场情况、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动向等,紧盯潜力和机遇市场,力避风险市场。第三第三,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金融发展数字金融,重塑国际化业务发展新模式重塑国际化业务发展新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议中国银行业应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金融在国际化中的应用,降低对实体网点扩张模式的依赖度,打造国际化发展新模式。监管部门应充分通过国际监管协调、推动监管安排,鼓励中资银行在境外获得数字化业务经营牌照,提供纯数字银行服务。银行机构要集中优势技术资源,完善全球通用的数字94、平台。充分使用各类成熟技术,打造聚合各类金融服务功能的 APP 平台,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统一数字平台。针对重点新兴市场,有选择地开发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客户偏好的特色 APP,增加客户粘性。第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第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融入 ESG 浪潮,提升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浪潮,提升国际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中资银行在履行 ESG 责任方面,重点在于发挥本土绿色转型的经验和优势,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的接轨,并引领国际绿色金融规则的发展。与此同时,积极研究和借鉴在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国际惯例,在国际化发展中讲好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故事,推动中外银行业在 ESG 领域方面取得更95、多共识,促进全球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31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五第五,强化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为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强化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为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银行国际化发展始终要伴随风险管理能力的同步提升,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国际化的发展能力。在大国博弈进一步深化、地缘政治动荡加剧、重大国际金融风险事件增多的背景下,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应始终秉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方位完善国际化风险管控体系,特别是提升对东道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变化、区域地缘政治走向的前瞻性把握能力,强化反洗钱和制裁合规风控能力建设。同时,提升对数字化时代96、的技术风险、绿色转型时期的气候风险等新兴风险的管控水平,为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专题二专题二:数字经济与银行国际化:影响、国际经验与启示数字经济与银行国际化:影响、国际经验与启示近年来,数字经济以蓬勃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强调要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指出了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的重要方向。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应充分考虑数字因素,研判全球数字经济格局,顺势布局。(一)数字(一)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经济形态和格局经济重塑全球经济形态和格局第一第一,数字平台加速推动经济和数字化深度融合数字平台加速推动经济和数字化深度融合。数字形态的商业、教育、97、金融、医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运用和普及,以平台经济为核心的数字生态日臻完善。数字平台已扩展到包括房地产、医疗、教育等在内的不同行业,传统企业也越多接受基于平台的业务模式。第二第二,数字化驱动创新、增长和就业。数字化驱动创新、增长和就业。一是数字技术引领创新。过去几十年中,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主导了包括个人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AI)在内的全球最主要的技术突破。二是数字技术驱动经济增长。在过去二十年中,信息和通讯技术相关行业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增速是其他行业的近两倍。数字技术带动大量就业。2022 年,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达到 6800 万,高于 2000 年的98、约 3700 万。中国银行研究院32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三第三,数字经济全球南北差异两极分化。数字经济全球南北差异两极分化。数字技术应用的南北差异扩大。不同国家的数字化进程存在较大区别,高收入国家通常致力于将最新技术应用于企业产品和服务,而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企业仍无法接入互联网。信息通讯产业的区域马太效应加剧。信息和通讯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附加值环节高度集中在中、高收入经济体,行业集中度在过去十年进一步提高。前沿技术加大全球南北数字鸿沟。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数字技术已发展到了新阶段,并引发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大量相关投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可能从贸易99、角度破坏中低收入国家的比较优势,最终逆转这些年来南北国家居民生活水平收敛的趋势。(二)(二)数字因素数字因素对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影响国际化的影响第一第一,数字经济全球南北差异两极分化,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区域布局的重数字经济全球南北差异两极分化,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区域布局的重要因素。要因素。一是数字经济南北分化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南北分化,影响银行业国际区域布局的经济基础。二是数字经济南北分化意味着金融基础设施的两极分化,影响不同国家银行业业务开展的方式。三是数字经济南北分化意味着低收入国家可能长期受困于比较优势陷阱,影响银行展业的金融风险。第二,数字经济客群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数100、字经济客群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最优质的客户群体往往已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或其自身就是数字化平台型企业。在部分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本土数字化企业取代跨国企业在制造业部门的地位,快速成长并填补了市场空白,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业务机遇。数字基础设施重要性凸显,催生新的投融资需求。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迭代衍生绿色金融需求。第三,数字技术拓宽银行业服务半径并实现降本增效。第三,数字技术拓宽银行业服务半径并实现降本增效。对于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迈进,为银行业持续拓宽服务半径,在全球范围内输出金融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在零售金融领域,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覆中国银行研究101、院33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盖更多长尾客户,并将线上线下用户整合为完整的服务闭环,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生态一体化和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在公司金融领域,产业数字金融成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通过深入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起产业与金融之间的数字化新纽带,将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场景化呈现。(三)国际大型银行以数字化推进国际化的实践经验(三)国际大型银行以数字化推进国际化的实践经验第一第一,发展数字银行成为布局新兴市场的重要方式。发展数字银行成为布局新兴市场的重要方式。数字银行在全球均具有广阔前景。数字银行具有不依赖物理网点,接入便捷、操作简单等特点,成为了国际102、大型银行进入新兴市场的重要渠道。在全球数字银行前 100 强中,西欧地区占比约 30%,东亚、北美地区数字银行亦实现了快速成长。现有数字银行的陆续盈利验证了数字银行模式的商业可持续性,数字银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底层逻辑却存在较大差别。中高收入国家发展数字银行重心在于将现有传统银行客户转换为数字客户,而在具有数字化前景的中低收入国家(如东南亚、拉美和非洲),数字银行则致力于为未接触过主流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日韩大型银行借助数字银行布局东南亚国家。囿于狭小的国内市场和长期的低息环境,日韩银行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依托数字银行“轻”和“小”的特点,覆盖小微企业及个人客103、户,在目标市场与传统银行形成协同。瑞穗银行拓展境外市场的战略定位为“以数字化方式拓展”,其集团挑战境外市场的标准有三,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及年轻世代无银行账户的比例。结合瑞穗银行国际开拓战略与跨境发展标准,在东南亚发展数字银行(或数字金融平台)就成为其海外拓展的重要方向。2021 年,瑞穗银行收购越南最大的数字支付平台M-service7.5%股权;2023 年,领投菲律宾最大数字银行 Tonik 的 B 轮融资,获约 10%股权。除瑞穗银行外,三井住友收购印尼 Jenius 数字银行及消费金融平台 SOF,韩国国民银行收购印尼 Wokee 数字银行等均为日韩银行以数字银行涉足东南亚金融业的典型104、案例。中国银行研究院34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二,境内外一体化推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改造。将客服中心逐步转化为第二,境内外一体化推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改造。将客服中心逐步转化为智能交付中枢智能交付中枢。以荷兰 ING 银行为例,在欧洲,ING 银行的虚拟服务助理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利时、西班牙、波兰、土耳其等地上线的数字客服中心已能解决 45%的新增客服问题。通过应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ING 银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数字服务。综合来看,ING 远程银行逐步实现了客户经理、AI 客户经理、产品专家等多种交付资源的灵活调度和部署,成为多渠道和多交付团队的智能调度枢纽。以数字技术巩固105、传统观念金融业务优势以数字技术巩固传统观念金融业务优势。桑坦德银行推崇业务与科技创新,创建了数字消费者银行(Digital Consumer Bank)部门,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强势的消费金融板块,打造了欧洲市场领先的数字银行平台。2023 年,在全球消费低迷的环境下,桑坦德银行数字消费者银行部门存量贷款及垫款同比增长 8%,新增贷款同比增长 3%。其中,汽车消费金融业务取得了亮眼成绩,新增汽车信贷同比增长 6%,汽车租赁业务有效合同同比增长 15%;在其他消费金融领域,桑坦德银行与主流互联网平台合作,大力推广“先买后付”消费金融模式。2023年,桑坦德银行数字消费者银行部门取得了 11.99 106、亿欧元的盈利。差异化定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渠道。差异化定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线上、线下渠道。一是将手机银行定位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金融渠道,交易服务的主战场、客户数据沉淀的主渠道,在国际市场打造超级 APP。二是明确物理网点作为与客户高价值互动的物理载体,淡化综合利润中心角色,并以此进行数字化改造。例如,桑坦德银行对网点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计划在全球推出 1000 家创新设计网点(Work/cafe branch),实现网点共享经济。通过网点的数据及空间共享,在提高客户粘性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财力顾问精准营销服务。拥抱金融科技,投资未来金融。拥抱金融科技,投资未来金融。桑坦德成立 Inno107、 Ventures 全球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专注于早期金融科技投资,积极孵化创新科技项目,打造强大的 IT 生态圈体系。桑坦德是首批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银行,推出了可实现当日国际转账中国银行研究院35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的国际支付服务“Santander One Pay FX”,利用先进的分布式账簿结算体系降低跨国交易手续费与资金结算次数。2020 年,桑坦德银行收购了具有广泛用户基础的欧洲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Wirecard,进一步拓展线上数字支付渠道,保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活跃地位。此外,桑坦德银行积极发展物联网技术,并有机嵌入到其数字产品中,通过监控全球金融体系交易信息;108、对资金流形成可视化视图,优化资金审批环节,提高资金流转速度,继而大幅提升经营效率。(四)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启示(四)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启示一是研判数字经济南北差异背景下的国际化战略。一是研判数字经济南北差异背景下的国际化战略。谨慎布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低收入国家,择优布局具备一定数字基础的中低收入国家,深化既有业务开展区域的数字业务。二是以创新二是以创新产品产品为为抓手,夯实数字经济抓手,夯实数字经济客户客户基础基础。加强数字经济行业研究,优化产品体系,服务全球数字经济客群。在发达国家,重点拓展核心数字经济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客群。在发展中国家,重点拓展本土化数字经济客群。三是借鉴欧美同109、业的数字化技术并在境外加速应用。三是借鉴欧美同业的数字化技术并在境外加速应用。集中技术资源,完善全球通用数字平台。主动跟随前沿技术,发展差异化应用。综合多种方式搭建技术平台。四是四是尝试尝试以以数字银行数字银行拓展拓展海外消费海外消费金融金融版图版图。多渠道探索发展境外数字银行,可与境外主流数字平台开展合作,发展数字银行;对具有一定客户基础的创业型数字银行的投资并购;或考虑以参股方式先行介入境外数字平台,充分评估被并购对象商业运行情况,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尝试获得数字平台的控股权。专题三:专题三:国际银行业国际化战略调整分析国际银行业国际化战略调整分析从全球来看,国际化是大型银行的重点110、战略,甚至可以说是标配,发达国家的大型银行国际化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以满足大国对外经济金融联系的多元化、复杂化需求;同时,主要经济体均有国际化表现突出的领军银行,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近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发中国银行研究院36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频繁调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大型银行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起伏和重塑。面临新的形势,国际大行积极调整国际化战略,有几点经验值得重视。第一,调整组织架构,服务国际化动态发展。第一,调整组织架构,服务国际化动态发展。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日益重视治理机制和组织架构的建设,类似建立海外区域管理中心,采取111、矩阵式管理架构,坚持业务条线管理为主、区域管理为辅的模式,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实现集约化管理。花旗集团花旗集团持续推进组织架构调整,精简团队。2022 年初,花旗集团公布了三个方面的组织架构调整计划,组建个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事业部(Personal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PBWM);调整机构客户事业部(Institutional Clients Group,ICG)组成;成立传统特许经营业务事业部(Legacy Franchises),主要包含花旗集团拟退出的所有零售银行业务,为海外布局收缩进行充分准备,以减少对集团造成的影响。2023 112、年 9 月,花旗集团再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而且更为大刀阔斧。将 ICG 和 PBWM 两大事业部调整为五大事业部,即全球市场、交易服务、投资和企业银行、美国消费者银行和财富管理,有效缩减冗长的管理层级。三菱日联三菱日联完善矩阵式管理,强化国际化业务协同。一是成立全球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的企业管理、金融监管和政府政策领域的专家,定期举行会议,从外部视角就集团管理、全球治理、业务战略和其他管理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二是坚持以七大业务部为核心的组织架构。“数字服务部”负责提高国际化过程中线上业务的质效。“零售业务部”和“日本企业和投资银行部”全面服务日系个人和企业客户,满足其海内外113、差异化业务需求;非日系大企业业务独立组建“国际企业和投资银行部”,提高三菱日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其与日系企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非日系个人和中小企业业务独立组建“国际商业银行部”,更好地管理在海外,特别是亚太地区收购的商业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和投资者服务部”和“全球市场业务部”则负责相关全球及国内业务。中国银行研究院37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第二,聚焦核心地区,调整国际化布局。第二,聚焦核心地区,调整国际化布局。国际化领先银行通常依托本土化资源和优势,以本土并购为海外扩张打下基础,再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市场需求、金融开放政策等因素,差异化选择进入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114、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筛选目标、反复论证后自设机构与海外并购并行。汇丰集团汇丰集团调整国际化布局,聚焦亚洲新兴市场。汇丰计划在 2020-2025 年期间,对中国市场新增投入超 30 亿元人民币,持续支持产业升级及创新发展,协助中国企业在经济“新赛道”上发挥竞争优势;推出新经济信贷基金,服务重点涵盖科技、医疗、环保技术、先进制造业和新消费等新经济领域,进一步提升对新经济产业的支持。对于欧洲市场,汇丰专注于大型企业及机构客户的国际银行业务,撤出资本密集及高度杠杆化的产品线,出售或退出加拿大、法国、希腊及俄罗斯等市场的业务。对于美国市场,将零售银行业务焦点转移到跨国流动的中高端客户,退出大众市场业务115、。桑坦德银行桑坦德银行海外业务主要集中于 8 个重点市场,包括欧洲的英国、葡萄牙和波兰;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智利。这些市场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与西班牙的地缘相近和文化相似原则。这种国际化战略布局模式容易形成资源合力,与桑坦德银行“致力于成为各地区盈利能力最强的银行”目标定位高度契合。得益于对重点市场的深耕,桑坦德银行在多个市场的分支机构都保持当地领先。在南美市场,以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结果为例,2023 年桑坦德(智利)被评为智利最佳银行,2022 年桑坦德(阿根廷)被评为阿根廷最佳银行,2021 年桑坦德(阿根廷)、桑坦德(巴西)和桑坦德(智利)同时当选为当地最佳银行。第三116、,专注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专注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国际化经营要从自身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出发,优先选择将传统业务做大做强,集中化、聚焦式发展,以求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待夯实业务优势后,再根据海外市场的客户需求、市场潜力、经营情况等,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业务创新,加速渗透国际市场。花旗花旗集团集团大力收缩传统零售银行业务,在海外集中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在退出 13 个中国银行研究院38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国家和地区零售业务的同时,花旗集团成立统一的财富管理平台,聚集了原本分属零售业务和机构业务的财富管理团队,重新厘定了零售银行业务的范围,个人银行业务重心回归美117、国境内,海外市场的零售业务重心则转移至财富管理。在此战略指导下,花旗形成了新加坡、中国香港、阿联酋、伦敦四大海外财富管理中心,以此为核心节点维护其海外零售业务网络。汇丰集团汇丰集团明确提出财富金融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到 2025 年成为亚洲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2023 年,汇丰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启动大财富管理矩阵五环策略:第一环是三大核心服务品牌,即“汇丰中国环球私人银行”“汇丰中国卓越理财”“汇丰私人财富规划”,分别服务于不同客群;第二环是由汇丰金融科技为集团内各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科技创新和业务支持,其中包括汇丰汇选 APP;第三环是整合集团旗下汇丰人寿、汇丰晋信、汇丰前海证券在保险、基金和证118、券领域的专业能力;第四环是凭借集团的品牌和资源,为客户提供精心挑选的合作伙伴;第五环是集团的全球资源以及风险管理体系。此外,汇丰也加大了在亚洲其他市场财富管理业务的投入。2021 年,收购印度第十二大互惠基金管理公司 L&T,在印度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 16 亿美元;2022 年,收购安盛新加坡,并于新加坡开设办事处,以此为战略支点拓展东盟地区的财富管理业务。第四,服务重点客群,获得更多业务机遇和盈利空间。第四,服务重点客群,获得更多业务机遇和盈利空间。国际领先银行往往在本土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客户基础,与“走出去”企业业务关系紧密。同时,银行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能够显著119、提升客户忠诚度,形成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带来更多业务机遇,涉及外汇交易、国际结算、跨境融资、外汇风险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作为日资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三菱日联三菱日联的拓展脚步与日本产业资本的流向高度重合。随着日本产业深度嵌入当地经济,三菱日联在国际项目融资、海外银团贷款、顾问服务以及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23 年,三菱日联海外对公贷款占比达 43.13%,较 2014 年上升 1.5 个百分点。由于在亚太地区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中国银行研究院392024 年第 4 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且具有丰富借贷经验,三菱日联的国际项目融资和银团贷款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重点聚焦东盟国家120、和澳大利亚;从贷款币种看,基本以当地货币为主;从行业看,主要布局制造业、公共设施、交通通信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渣打银行渣打银行高度关注全球中小企业客群的金融需求,持续巩固全球支付和交易业务优势,涵盖贸易金融、支付及资金业务、托管服务等。在贸易金融业务领域,2020 年,渣打在印度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的B2B数字平台Solv,专注于供应链融资服务;中小微企业在平台上拥有数字商店,并利用平台内部生成的“SOLV 评分”构建自身信用评级体系,已获得印度中小企业的认可。2021 年,渣打在新加坡打造全面数字化贸易金融平台,撮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资产感兴趣的机构投资者和需要供应链融资的企业,提升国际贸易融121、资业务的效率。第五,强化海外风险管理,坚持审慎经营理念。第五,强化海外风险管理,坚持审慎经营理念。银行国际化意味着面临全新的市场环境、政治法律差异、文化壁垒、严格的监管政策等各类状况,尤其在复杂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国际化业务的拓展蕴含着多样化的风险因素,包括国别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特别是涉及多个市场,加大了风险的管控难度。国际化领先的银行普遍坚持审慎经营理念,具有较强的跨境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安全打开、迅速适应海外市场。汇汇丰集团丰集团实行高度集中的风险管理体系,集团总部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全球风险额度,并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建立覆盖整个集122、团的风险自我评估体系,利用强大的信息科技系统设计关键风险指标进行风险预警,要求相关部门提前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和业务恢复预案;凭借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汇丰集团海外业务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中国银行研究院撰写,研究报告中所引用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本研究报告中包含的观点或估计仅代表作者迄今为止的判断,它们不一定反映中国银行的观点。中国银行研究院可以不经通知加以改变,且没有对此报告更新、修正或修改的责任。本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研究报告版权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发布,需注明出处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中国银行研究院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研究研究院院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号邮编:邮编:100818电话:电话:+86-10-66592780传真:传真:+86-10-6659404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1hangyebaogao.com/__duo_juan_/7955.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