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投资金融 >  金融市场
  • 中国人民大学&万联网:202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52页).pdf

    定制报告-个性化定制-按需专项定制研究报告

    行业报告、薪酬报告

    联系:400-6363-638

  • 《中国人民大学&万联网:202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万联网:202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52页).pdf(52页珍藏版)》请在本站上搜索。 1、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China Supply Chain Finance Ecology Research ReportPART 1 前言前言PART 2 供应链金融需求趋势与对比供应链金融需求趋势与对比供应链金融供给预期与诉求供应链金融供给预期与诉求PART 3 PART 4 1、中小企业资金流基本情况2、大型企业资金流基本情况3、国有企业资金流情况4、民营企业资金流情况5、外资企业资金流情况1、受调研企业涵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类型分布、业务分布、行业分布合理2、受调研企业助力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预期3、融资企业资金回笼能力、交易稳定性与产业生态健2、康性更受关注,需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质量,提供真实有效的应急方案4、供应链票据、保险+融资和信用证三大业务受到较大关注,数据和金融协作将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发挥更加不可代替的作用5、传统模式仍具有较高采纳度,新兴技术应用效果不及预期,金融科技应用面临场景复杂、数据互联和隐私保护三大挑战,数字技术赋能、产业互联网和数字信用成为三大可行途径6、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与政策供给仍需提质增效端口、信用与创新:以数字赋能产业,以产业促进金融端口、信用与创新:以数字赋能产业,以产业促进金融PART 5 结语结语PART 6 参与制作机构介绍参与制作机构介绍目目 录录前 言PART ONEPART ONE中国供应3、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模式,正日益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根据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2023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2023年全年我国票据市场承兑贴现规模保持稳定。其中,2023年,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31.3万亿元,贴现发生额23.8万亿元。截至2023年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18.6万亿元,同比下降2.7%;贴现余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23年,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21.3万家,占全部签票企业的93.1%,中小微企业签票发生额20.7万亿元,占全部签票发生额的65.9%。贴现的中小微企业32.0万家,占全部贴现企业4、96.5%,贴现发生额17.5万亿元,占全部贴现发生额73.6%。2023年是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十年的重要节点。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10月11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5.0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同时,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更低。2023年前8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较2017年累计下降3.1个百分点。中国供应链金融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5、大,各种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支持和风险管理工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和安全性,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中国供应链金融在数字化、普惠金融、合作共赢、风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推动供应链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6、、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深度融入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升风控水平和服务效率。未来将更加重视普惠金融,加大前前 言言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企业。供应链金融将更加注重合作共赢,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企业之间将加强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和共享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的监控和风险防范,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未来中国供应链金融将更加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国供应链金融走向世界。本次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中国供应链金融领域的7、现状、趋势及挑战,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演进和壮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被重新定义和重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挖掘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进行全面调研。我们将深入分析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揭示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还将关注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参与方,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8、科研机构,探讨它们在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和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于提升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发布,我们能够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行业分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前言5供应链金融需求趋势与对比PART TWOPART TWO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根据工信部等四部门2011年6月联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以2022年企业年平均营业收入为标准,筛选得到A股上市公司中满足条件的2175家中小企业,通过计算得出2023年前9、三季度的企业资金流基本状况。其中,在中小企业样本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最多,占比14%;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分别占比8.7%和8.0%。图1-1 中小企业行业分布的基本情况(单位:%)一、中小企业资金流基本情况7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情况图1-2 中小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情况(单位:天)8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平均为144.95天,短于2022年的230.99天,说明中小企业的现金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医药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平均现金循环周期最长,为812.36天;住宿业中小企业的平均现金循10、环周期最短,为-855.83天。2.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为107.58天,短于2022年的125.34天。其中,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长,为423.90天;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短,为3.26天。图1-3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3.企业存货周转周期情况9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存货周转天数平均为249.93天,长于2022年的191.83天。其中,林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最长,为6802.11天;邮政业中11、小企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最短,为2.43天。图1-4 中小企业存货周转周期情况(单位:天)4.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为155.28天,长于2022年的113.70天。其中,住宿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为1932.81天;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短,为29.85天。图1-5 中小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根据工信部等四部门2011年6月联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以2022年企业年平均营业收入为标准,筛选得到A股上市公司中满足条件的1467家大型企业,通12、过计算得出2023年前三季度的企业资金流基本状况。其中,在大型企业样本中,房地产业企业最多,占比8.0%;其次是医药制造业企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分别占比6.5%和5.9%。图2-1 大型企业行业分布的基本情况(单位:%)二、大型企业资金流基本情况10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情况11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大型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平均为116.61天,短于2022年的133.42天,说明大型企业的现金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大型企业的平均现金循环周期最长,为339.88天;开采辅助活动大型企业的平均现金循环周期最短,为5.7513、天。图2-2 大型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情况(单位:天)2.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大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为91.50天,长于2022年的77.25天。其中,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大型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长,为605.08天;畜牧业大型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短,为3.25天。图2-3 大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3.企业存货周转周期情况12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大型企业存货周转天数平均为276.72天,短于2022年的389.85天。其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大型企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最长,14、为4101.37天;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最短,为0.06天。图2-4 大型企业存货周转周期情况(单位:天)4.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在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大型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为75.67天,与2022年的75.40天相近。其中,仓储业大型企业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为119.88天;建筑安装业大型企业的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短,为2.76天。图2-5 大型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情况(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筛选得到A股上市公司中满足条件的1041家国有企业,1972家民营企业,166家外资企业,通过计算得出2023年前三季度的企业资金流基15、本状况。图3-2 国有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三、国有企业资金流情况131.国有、民营、外资企业资金流情况对比2.国有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化趋势在2023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最短,为116.45天;外资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最长,为138.04天。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短,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民营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最长。外资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最短。图3-1 国有、民营、外资企业资金流情况对比(单位:天)在2021年,国有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下降;2022年,国有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上升;在2023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下降至最低值,116.45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16、态调研报告2024|143.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稍有下降;在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在2023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上升至最高值,95.66天。图3-3 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4.国有企业存货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0-2022年间,国有企业存货周转天数持续下降;2022年,国有企业存货周转天数下降至最低值242.99天;在2023年,国有企业存货周转天数上升。图3-4 国有企业存货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55.国有企业应付账款17、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国有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下降;在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上升。图3-5 国有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在2021年,民营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下降至最低值,123.51天;2022年,民营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上升;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呈小幅下降。图4-1 民营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四、民营企业资金流情况1.民营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化趋势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62.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降低;在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应收账18、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图4-2 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3.民营企业存货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民营企业存货周转天数降低;在2022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存货周转周期持续上升;在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上升至最高值739.99天。图4-3 民营企业存货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74.民营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民营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降低;在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图4-4 民营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在2020-2022年间,外19、资企业现金循环周期持续下降;在2022年,外资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下降至最低值118.62天;在2023年前三季度,外资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出现上升。图5-1 外资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五、外资企业资金流情况1.外资企业现金循环周期变化趋势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82.外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外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降低;在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外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图5-2 外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3.外资企业存货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外资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上升;在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外资企业20、的存货周转天数持续下降;在2023年前三季度,外资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下降至最低值248.12天。图5-3 外资企业存货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4.外资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在2021年,外资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呈小幅上升;在2022年,外资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呈小幅下降;在2023年前三季度,外资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呈小幅上升。图5-4 外资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周期变化趋势(单位:天)19PART THREEPART THREE供应链金融供给预期与诉求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图6-1 受调研企业类型(单位:%)一、受调研企业涵盖服务于中小企21、业的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类型分布、业务分布、行业分布合理本次调研总共有160家的企业或机构参与,并且这些企业或机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万联网甄选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0.63%0.63%1.25%1.88%3.13%6.88%8.75%11.88%18.13%20.63%26.2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物流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其他商业保理公司产业平台公司金融科技服务商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商业银行受调研企业类型受调研企业类型如图6-1所示,受调研企业中,26.25%为商业银行;122、4.38%为非银金融机构;52.50%为助贷机构,其中11.88%为产业平台公司,18.13%为金融科技服务商,20.63%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这些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都是重要的角色。21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融资服务总额融资服务总额从融资服务总额来看,近五成的企业2023年融资服务总额超过50亿元,30.00%的企业大于300亿元。被调研企业均存在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16.25%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总额超过300亿元,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服务商。55.00%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总额小于1亿元,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产业平台公司、商业23、保理公司、金融科技服务商及核心企业等助贷机构(图6-2)。图6-2 融资服务总额(左)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总额(右)1亿元16.88%1-10亿元21.88%10-50亿元11.88%50-300亿元19.38%300亿元30.00%1亿元55.00%1-10亿元9.38%10-50亿元7.50%50-300亿元11.88%300亿元16.25%从服务企业数量来看,约31%的被调研企业2023年服务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约19%服务企业超过5万家,约11%服务企业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服务数量呈类似分布(图6-3)。10w10.63%10w10.00%图6-3 融资服务企业总数(左)和融资服务中小24、企业总数(右)融资服务企业数量融资服务企业数量22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4所示,根据受调研企业目前以及预期对各行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布局来看,即对各个行业的业务重要度的评分,此次被调研企业的融资行业涵盖广泛,包括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生产/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能源/矿产/环保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建筑业、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业、商业服务业、酒店/旅游类服务业、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教育/工艺美术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等。其中,企业未来对分行业的预期重视度各有不同,对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生产/加工/25、制造和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业的预期有所回落,对商业服务及能源/矿产/环保的关注度上升,预期服务业和能源业等产业行业将有一定程度的回暖。-40-20020406080100120140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能源/矿产/环保IT/通信/电子/互联网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业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业商业服务酒店/旅游类服务业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教育/工艺美术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其他变化幅度未来当前图6-4 受调研企业目前与未来预期融资服务行业的布局评分(单位:分)23目前与未来预期融资服务行业的布局目前与未来预期融资服务行业的布局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26、调研报告2024|如图6-5所示,根据受调研企业对中小企业提供的供应链服务来看,其重点依旧是集中在采购、销售、信息、物流和技术等环节,这些环节也是供应链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营的重要方面,因此对这些环节提供服务也受到了金融供给方的关注与重视。无其他供应链服务1.94%生产环节相关服务11.24%采购环节相关服务19.77%物流环节相关服务14.15%销售环节相关服务16.86%通关环节相关服务6.20%信息数据相关服务16.28%技术支持相关服务12.98%其他0.58%无其他供应链服务生产环节相关服务采购环节相关服务物流环节相关服务销售环节相关服务通关环节相关服务信息数据相关服27、务技术支持相关服务其他图6-5 受调研企业提供的供应链服务比重(单位:%)24供应链服务比重供应链服务比重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6所示,受调研企业认为,他们所提供的融资服务中,定制化产品和服务、金融技术、高适应模式及风险控制等几个方面的创新能力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的市场将向着专业化、数字化、韧性化、生态化的方向迈进。1254247506070778384104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其他服务特殊客户群体账期灵活调整客户运营活动赋能客户群体拓展能力链接不同生态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风险控制手段更好模式适应不同场景金融技术领先优势定制化产品和28、服务图6-6 受调研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创新之处(单位:%)25融资服务创新融资服务创新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二、受调研企业助力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预期如图6-7所示,将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助贷机构在未来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规模上的预期进行对比,可以看出:50.0%的银行、36.9%的助贷机构、26.1%的非银金融机构将大概率扩张,小概率收缩;35.7%的银行和20.2%的助贷机构将全面扩张。换言之,绝大部分受调研的商业银行和助贷机构对中小企业客户都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供应链金融普惠面预期出现大幅扩展。3.6%11.9%27.4%36.9%20.2%0.0%2.4%11.9%50.0%3529、.7%17.4%21.7%26.1%26.1%8.7%0.0%10.0%20.0%30.0%40.0%50.0%60.0%全面收缩大概率收缩,小概率扩张基本不变大概率扩张,少概率收缩全面扩张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图6-7 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预期一年变化(单位:%)如图6-8所示,将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的未来中小企业融资利率预期进行对比,绝大部分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表示,未来一年的融资利率将基本不变、谨慎下调或全面下调,供应链金融成本面预期向着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方向继续。26融资规模预期融资规模预期融资利率预期融资利率预期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30、024|2.4%3.6%42.9%42.9%8.3%0.0%0.0%31.0%59.5%9.5%0.0%13.0%34.8%39.1%13.0%0.0%10.0%20.0%30.0%40.0%50.0%60.0%70.0%全面上浮大概率上浮,小概率下调基本不变大概率下调,小概率上浮全面下调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图6-8 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利率预期一年变化(单位:%)如图6-9所示,45.2%的受调研银行、47.8%的非银金融机构和63.1%的助贷机构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违约率基本不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有企业认为违约率会全面下降,并且仍有超过四成的非银金融机构和商业银31、行认为违约率大概率会上升,说明当前金融供给方大体上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稳步进行业务扩张,同时控制违约风险。3.6%19.0%63.1%9.5%4.8%0.0%42.9%45.2%11.9%0.0%0.0%47.8%47.8%4.3%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全面上升大概率上升,小概率下降基本不变大概率下降,小概率上升全面下降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图6-9 非银金融机构、银行、助贷机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违约情况预期一年变化(单位:%)27融资违约预期融资违约预期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三、融资企业资金回笼能力、交易稳定性与产业32、生态健康性更受关注,需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质量,提供真实有效的应急方案如图6-10所示,为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受调研企业会考虑一系列的指标,如下表所示,这些指标涵盖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生产、产品、企业管理、与资方的信息共享程度、政府资源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根据受调研企业对这些指标的重要度评分及总分排序,资金回笼能力、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年限和稳定性、所处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健康性是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对地方经济的共享度、是否有当地政府支持、环境表现、生产智能化程度、社会表现等能力排序较为靠后,基本与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保持一致。可以看出,作为评估客户还款能力的硬性指标,资33、金回笼能力成为受调研企业最重点关注的方面。此外,经历后疫情时期叠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产业链供应链一度面临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运输周期拉长、上下游供需失衡等问题,面临不少堵点卡点,金融机构逐渐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和信任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故而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年限和稳定性、所处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健康性也被纳入重点考量范围。政府关系、柔性生产、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等其他并不直接带来还款能力的指标排名均相对靠后。此外,受调研企业不太关注客户的社会表现、环境表现等ESG绩效。但不管排名如何,选择“不重要”选项的企业非常少,体现出金融供给方对中小企业还款指标的多维度衡量。换言之,中小微企业只有34、拥有了上述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资金回笼能力、交易稳定性和产业生态健康性,才更有助于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通过被调研企业对还款能力指标的补充,我们发现,除上述能力之外,行业趋势、行业地位、实控人履历和财产情况、征信历史、担保情况、客群评估、业务场景等也可作为金融机构对企业还款能力评估的补充维度。28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658593608591639516582551603656556572554664542690572609595674718723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财务指标采购应急能力成本优化能力抵押担保及资产情况订单处理能力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管理信息35、化程度环境表现库存管理能力融资信息社会表现生产柔性能力生产智能化程度市场竞争能力是否有当地政府支持所处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健康性物流应急能力信息及时性程度研发创新能力与供应链其他企业的交易稳定性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年限和稳定性资金回笼能力图6-10 受调研企业对各还款能力指标的重要度评估(单位:分)如图6-11所示,在过去三年,对于经营遭遇困难且有延期或增加授信需求的客户,60.50%的受调研企业要求其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和及时性,61.25%的受调研企业要求其提供真实有效的供应链应急方案,而只有10.00%的受调研企业会要求增加利息,只有6.88%的受调研企业要求其进行债股转换、债股联动。由此可知,首36、先,融资企业需加强信息共享以解决参与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次,融资企业应充分了解自身的资金需求和状况,形成真实有效的应急方案,提高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用工、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应变能力。29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3.75%6.88%10%36.88%49.38%61.25%62.5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其他股债转换、股债联动增加利率增加担保人补充抵押物提供真实有效的应急方案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和及时性图6-11 受调研企业对经营遭遇困难且有延期、增信需求的客户的要求(单位:%)如图6-12所示,在对选择37、了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和及时性的企业进行进一步调研时,我们发现,有35.00%的受调研企业可以获得供应链中的部分环节信息,29.00%的受调研企业能够获得供应链中的多数环节信息,15.00%的受调研企业可以获得基本涵盖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信息,而只有3.00%的受调研企业难以获得供应链中的任何环节信息。这也说明了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小企业的配合下对供应链全流程的信息进行有效了解,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和及时性对于金融机构进一步评估中小企业还款能力有较大帮助。如图6-13所示,对于加强信息共享力度和及时性所获得信息的信息质量,有56.0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信息质量较好,可以比较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关键的供应链38、信息,有36.0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信息质量一般,可以获取关键的供应链信息,但数据时效性、准确性或完整性较差,有6.00%的受调研企业认为信息质量较差,难以获取库存、销售、在途状态、上下游伙伴等关键的供应链信息。与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相比,被调研企业的信息获取、信息质量状况有所退步,表明金融机构仍需与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力度,保障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和真实性。30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00%3.00%15.00%17.00%29.00%35.00%0%5%10%15%20%25%30%35%40%不清楚或其他难以获得供应链中的任何环节信息基本涵盖供应39、链中的所有环节信息只能获得供应链中的有限环节信息能够获得供应链中的多数环节信息可以获得供应链中的部分环节信息图6-12 贵公司能够获得的信息环节现状(单位:%)2.00%6.00%36.00%56.00%0%20%40%60%不清楚或其他差,难以获取库存、销售、在途状态、上下游伙伴等关键的供应链信息一般,可以获取关键的供应链信息,但数据时效性、准确性或完整性较差较好,可以比较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取关键的供应链信息图6-13 贵公司能够获得的信息质量现状(单位:%)如图6-14和图6-15所示,我们对选择提供真实有效的应急方案的企业如何衡量应急方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了进一步调研。通过对衡量应急40、方案有效性的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67.35%的受调研企业通过现金回流测算衡量中小企业应急方案的有效性,44.90%的受调研企业通过核心企业确权衡量中小企业应急方案的有效性。这说明在衡量应急方案的有效性时,金融机构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资金回笼的情况和能力,同时也比较关注供应链信用,通过盘活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此外,通过对衡量应急方案真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78.57%的受调研企业通过现场调研衡量中小企业应急方案的真实性,69.39%的受调研企业通过数据匹配衡量中小企业应急方案的真实性,54.08%的受调研企业通过财务信息衡量中小企业应急方案的真实性,而只有2141、.43%的受调研企业通过政府信息衡量中小企业应急方案的31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真实性。与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相比,被调研企业对现场调研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数据匹配,表明尽管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不同场景下多维数据交叉验证的可信度,但数字仍不能取代人力,现场调研因其实时性、现场性和针对性,更能保证应急方案的真实性。另外,还可通过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作为应急方案真实性的辅助判断。23.47%24.49%28.57%29.59%30.61%35.71%37.76%38.78%40.82%42.86%44.90%67.35%0.00%10.00%20.00%30.0042、%40.00%50.00%60.00%70.00%80.00%营收规模预期权威机构背书违约逾期承诺数据及时传输一户一策调研抵押担保变化行业市场前景财务指标现状订单经营计划真实可操作性核心企业确权现金回流测算图6-14 受调研企业衡量应急方案有效性的指标(单位:%)2.04%21.43%29.59%31.63%34.69%54.08%69.39%78.57%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其他政府信息监管审核权威担保可控概率财务信息数据匹配现场调研图6-15 受调研企业衡量应急方案真实性的指标(单位:%)32中43、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16所示,除客户本身要求不达标外,被调研企业认为阻碍自身给中小企业放贷或助贷的原因不一,最突出的问题是核心企业配合度低,不愿意不确权、不共享信息等(50.63%)。技术或信息化能力难以支撑业务(20.63%)、产业链供应链“断链”(20.00%)、没有相关牌照或达不到监管要求(19.38%)、没有充足资金(18.75%)和人员(14.38%)也是部分阻碍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放贷的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异地阻碍现场评估、评审人员能力限制和注意力有限、贷后管理能力和手段限制、包括供应链票据在内的票据融资尚未纳入普惠统计等。如图6-17所示,没有充足人员开展中小44、业务的企业中,没有专业人才团队支持(52.17%)和有团队但产品无法设计出来(52.17%)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这也说明了对于中小企业放款这一业务,其场景和风险情况更为复杂,业务开展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才支持。如图6-18所示,没有充裕资金开展中小业务的企业中,资金方风控流程复杂(63.33%)、资金方不能根据场景调整风控标准(60.00%)、其他渠道资金成本高(50.00%)、金融机构资金门槛高(50.00%)是被调研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这说明当前受制于资金方复杂的流程设置和风控标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相对有限,融资成本仍然较高。6.25%8.75%10.63%14.38%14.38%18.745、5%19.38%20.00%20.63%50.63%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尚不考虑中小企业作为融资客户其他无上述阻力没有充足人员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当地政策制度营商环境出现问题没有充裕资金开展中小企业业务没有相关牌照或达不到监管要求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链”等问题没有技术或信息化能力支撑业务核心企业配合度低图6-16 除客户不达要求外,受调研企业放贷存在的其他阻力(单位:%)33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13.04%21.74%52.17%52.17%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46、%产品没问题但是不可执行其他没有专业人才团队支持有团队但产品无法设计出来图6-17 没有充足人员开展中小业务的原因(单位:%)16.67%20.00%40.00%50.00%50.00%60.00%63.33%0.00%20.00%40.00%60.00%80.00%合作资金方规模不足资金方压缩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额度资金方金融科技创新意愿能力不足金融机构资金门槛高其他渠道资金成本高资金方不能根据场景调整风控标准资金方风控流程复杂图6-18 没有充裕资金开展中小业务的原因(单位:%)3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四、供应链票据、保险+融资和信用证三大业务受到较大关注,数据和金融协作将在中47、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发挥更加不可代替的作用如图6-19所示,保理类(106分)和存货/仓单质押类(86分)一如既往是被调研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两大业务。除贸易代理类、第三方担保类、固定资产抵押类、保理类和信用贷类之外,其他各类业务(不管是传统还是非传统)的得分都有所增长。尽管固定资产抵押、第三方担保是比较稳妥的风控措施,但由于会降低中小企业业务的放款量,大部分受调研企业选择降低其业务占比,这也说明了经济复苏,金融机构认为风险面向好,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更加有信心。与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结果一致,供应链票据相关业务、保险+融资类业务和信用证类业务未来仍将会受到较大关注。与其他业务相比,上述48、三个业务更依赖数据的作用和银保协作,体现出数据和金融协作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将发挥更加不可代替的作用。49438653106322172353561547389351924039624645798-2-57-2-14818-101110183-20020406080100120当前未来变化幅度图6-19 受调研企业对目前和预期业务的重要度评估(单位:分)35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20所示,被调研企业看好程度较高的细分融资产品服务包括:基于订单的全周期融资(85.00%)、普惠型供应链数据信用贷(76.25%)、绿色金融(65.63%)、基于数据资产的融资产品(65.63%49、)和下游客户融资(65.00%)。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专精特新融资产品和支农融资产品作为近年的新兴融资产品也受到超过五成的被调研企业欢迎。动态折扣和大额供应链数据信用贷获得的看好程度最低,分别为41.88%和51.25%。36.88%43.75%26.25%16.25%30.63%19.38%16.25%13.13%25.63%18.75%30.63%22.50%19.38%21.25%39.38%41.25%38.75%35.00%35.00%31.88%43.75%28.75%38.13%43.13%35.00%40.00%40.00%33.75%17.50%12.50%31.25%32.50、50%25.00%35.63%28.13%46.88%25.63%32.50%25.63%25.63%26.25%30.00%0.00%0.00%0.63%3.13%2.50%1.88%2.50%0.63%1.88%0.00%0.63%0.00%1.88%0.63%1.25%0.63%0.63%0.63%2.50%3.13%1.88%5.00%3.75%3.75%2.50%5.00%5.63%6.25%0%10%20%30%40%50%60%70%80%90%100%普惠型供应链数据信用贷基于订单的全周期融资下游客户融资大额的供应链数据信用贷绿色金融信用拆分流转供应链票据动态折扣仓单融资到货保51、理基于数据资产的融资产品跨境供应链金融产品专精特新融资产品支农融资产品非常看好比较看好一般比较不看好非常不看好不清楚图6-20 融资产品服务发展前景调研情况(单位:%)在针对数据信用贷的进一步调研中,被调研企业表示目前阻碍信用贷发展和采用的首要因素是数据,包括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广泛性、精确度、可信度、源头认证、权属标准、数据资产管理能力等诸多维度。此外,银行端对该类产品的需求不大,未完全转变风控思路和风控模型,没有足够的人才开展数据信用贷创新,信贷后台对业务相对保守。此外,政府监管与政策灵活度、市场教育与企业认知、参与方配合、增量客户发展等也是该项业务的影响因素。36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52、报告2024|36.88%26.25%35.63%39.38%60.00%46.88%49.38%27.50%35.63%23.75%23.75%17.50%32.50%24.38%2.50%7.50%7.50%3.13%2.50%5.00%5.63%28.13%24.38%25.63%28.13%15.63%8.13%16.25%5.00%6.25%7.50%5.63%4.38%7.50%4.38%0%10%20%30%40%50%60%70%80%90%100%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传统征信、现场尽调综合性金融科技平台采用了,作用大采用了,作用小采用了,不起作用未采用53、,在考虑不考虑采用五、传统模式仍具有较高采纳度,新兴技术应用效果不及预期,金融科技应用面临场景复杂、数据互联和隐私保护三大挑战,数字技术赋能、产业互联网和数字信用成为三大可行途径在融资服务手段的采纳情况和实际效果调研中,结果显示:(1)相关手段的采纳率由高至低以此是:传统征信和现场尽调(84.38%)、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80.00%)、综合性金融科技平台(79.38%)、区块链(69.38%)、人工智能(66.88%)、云计算(66.88%)和物联网(66.25%);(2)传统模式仍具有较高的采纳度和认可度,“采用了且作用大”的比例最高;(3)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效果不及预54、期,较多企业或持观望态度,部分企业当前未采用但考虑未来采用。图6-21 相关手段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采纳情况与实际效果(单位:%)除上述技术手段之外,部分企业表示对信息格式化抓取、OCR文字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笔迹鉴别、物理建模、数字孪生、数据溯源、隐私计算、区块链数字资产技术存在需求,希望在信息真实性校验、发票文本识别与真伪辨别、数据风控画像、贷款资金用途跟踪、供应链回款管控、预警异常行为等方面提高效率或增进能力。37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22至6-24所示,对于金融科技应用和发展,场景复杂度高(71.25%)、数据互联性(66.88%)、隐私保护问题(57.50%)被认55、为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三大挑战。数据(93.10%)被认为是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的最关键要素,随后是价值理念(55.17%)、技术(51.72%)和制度(51.72%)。分别有79.31%、68.97%和65.52%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标准体系建设、商业模式转型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科技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主要渠道。71.25%66.88%57.50%41.25%22.50%3.75%0.00%20.00%40.00%60.00%80.00%场景复杂度高 数据互联性 隐私保护问题 技术成本高技术门槛高其他图6-22 金融科技应用主要挑战93.10%55.17%51.72%51.72%48.28%0.00%56、20.00%40.00%60.00%80.00%100.00%数据价值理念技术制度流程再造79.31%68.97%65.52%27.59%17.24%0.00%20.00%40.00%60.00%80.00%标准体系建设商业模式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监管技术框架综合治理手段图6-23 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发展关键要素(单位:%)图6-24 金融科技应用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效率的渠道(单位:%)38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25所示,被调研企业对多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可行性和重要性的判断。被调研企业认为数字技术赋能(78.75%)、产业互联网(70.00%)、数字信用(66.2557、%)是当前最为可行的三种途径,而对低碳供应链的可行性较不看好,有45.00%的企业认为其“可行性小”或“不可行”。数字技术赋能(31.25%)、数字信用(30.00%)、物的信用(26.88%)和主体信用(26.88%)是被调研企业普遍重视的方面,这表明当前供应链的发展仍需依靠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利用核心企业的商誉和信誉,赋能其上下游的客户提供金融支持。但通过数字化科技赋能及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逐步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信用依赖,将供应链信用评价向“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拓展,既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降本增效,又为链上中小微企业精准滴灌。78.75%70.00%64.38%40.00%66.25%558、9.38%65.00%10.00%20.63%23.13%38.13%20.00%26.88%17.50%0.00%0.63%0.63%6.88%3.75%5.00%6.25%31.25%24.38%23.75%18.13%30.00%26.88%26.88%6.88%10.63%14.38%18.75%8.75%10.00%13.75%1.25%1.88%0.63%4.38%1.88%0.63%0.63%0%10%20%30%40%50%60%70%80%90%100%数字技术赋能 产业互联网 可持续供应链 低碳供应链数字信用物的信用主体信用可行性大可行性小不可行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重要图6-59、25 多种供应链金融途径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单位:%)39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601 630 548 559 527 517 0100200300400500600700促进当地中小企业普惠融资,为当地金融机构或助贷机构提供激励政策促进当地“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为当地金融机构或助贷机构提供激励政策成立产业基金,用以解决当地供应链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企业或单位提供相关支持为当地供应链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支持为组织制定形成供应链融资相关标准提供支持六、供应链金融制度环境与政策供给仍需提质增效制度环境和政策供给与企业的长期规划和供应链60、金融的有效实施息息相关。需优化制度环境和政策供给,构建更加具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图6-26所示,被调研企业认为政府在促进当地“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为当地金融机构或助贷机构提供激励政策(630分)、促进当地中小企业普惠融资,为当地金融机构或助贷机构提供激励政策(601分)两方面的力度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工作的侧重点,即制造业转型、企业融资和普惠金融等方面。图6-26 过去三年,当地政府各项作为的力度评分(单位:分)如图6-27所示,分别有25.63%和33.75%的企业表示政府经常或偶尔组织公司深入了解当地产业状况,26.88%和38.13%的企61、业表示政府经常或偶尔组织公司与当地企业举行多方会议。整体占比较2023年有所提高,表明过去三年地方政府更加重视摸底当地产业链供应链情况,并加强与融资供给企业的沟通。25.63%33.75%17.50%11.88%11.25%26.88%38.13%17.50%7.50%1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是,经常组织是,偶尔组织是,次数有限否,没有组织不太清楚深入了解产业链现状组织多方会议图6-27 过去三年,当地政府是否组织公司了解产业链与举办多方会议情况(单位:%)40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8.75%21.25%17.50%32.62、50%20.00%是,规模很大是,规模一般是,规模较小否,没有组织不太清楚如图6-28所示,有21.25%的企业认为当地政府出台了正式制度促使公司与龙头企业共享数据,有29.38%的企业认为当地形成了共享数据的产业平台,有19.38%的企业认为存在共享数据的行为,但没有正式制度,也没有平台渠道,42.50%的企业认为政府未采取举措或不知情。未来政府应形成正式制度文件,拓展共享渠道,鼓励龙头企业“先强带后强”,通过不断开放创新资源和生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深化协同发展。当地政府还可探索政企数据共享,政府可企业获取原始数据和衍生数据,进行数据验证和经济规划,企业则可以通过数据开放平台或申请授权获取政63、府数据,进行业务拓展和战略规划,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12.50%8.75%16.88%19.38%25.00%17.50%是,有正式制度,并形成了产业级平台是,有正式制度,但没有形成产业平台是,形成了产业平台,但没有正式制度是,但没有正式制度,也没有共享渠道否,没有举措不太清楚图6-28 过去三年,当地政府是否促使公司与当地龙头企业共享数据(单位:%)如图6-29所示,仅有8.75%的企业认为当地政府大规模推动金融与助贷机构形成合作关系,21.25%的企业认为规模一般,52.50%的企业认为政府并未采取过推动金融与助贷机构形成合作关系的行动或他们本身不知情。未来政府应大力推动金融与助贷机构64、形成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促进供应链金融更有效、更低风险的运营发展。图6-29 过去三年,当地政府是否组织公司与当地其他金融机构形成资金联盟(单位:%)41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65.63%43.75%37.50%26.88%35.63%26.25%23.75%35.63%38.13%42.50%39.38%40.63%5.63%13.13%15.63%18.13%14.38%19.38%5%7.50%8.75%12.50%10.63%13.75%0%10%20%30%40%50%60%70%80%90%100%动产与权利登记平台票交所数交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65、系公共产融平台期货交易所作用很大作用一般作用不大尚不了解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作用很大作用较大作用一般作用很小没有作用贴息政策风险补偿政策流动性增加政策风险容忍度调整政策允许在线开户尽调政策如图6-30所示,政府发布的贴息政策、风险补偿政策、流动性增加政策、风险容忍度调整政策以及允许在线开户尽调政策等受到企业青睐,多数企业认为这些融资政策“作用很大”或“作用较大”,尤其认可贴息政策(63.76%)和允许在线开户尽调政策(63.75%)的有效性。图6-30 过去三年,相关政策是否促进公司面对突发状况时融资业务的恢复66、(单位:%)如图6-31所示,被调研企业评价了以下国家级基础设施对公司业务的作用,动产与权利登记平台(65.63%)、票交所(43.75%)和数交所(37.50%)被认为是作用很大的三类基础设施,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26.88%)和期货交易所(26.25%)被认为作用一般或不大。当前仍需加大国家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数据交易规则、产权、技术、标准等方面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图6-31 国家级公共基础设施对公司业务的作用(单位:%)42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如图6-32所示,由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受调研企业更加关注政府在产业集群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相关标准制定建设、公共数据67、开放平台建设、财政资金直接支持以及龙头企业配合敦促等方面的政策鼓励,这也凸显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政府应重点考虑中小企业的需求,从集群化、产业化、标准化、数字化、开放化等方向提供政策支持。图6-32 受调研企业未来希望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单位:分)43PART FOURPART FOUR端口、信用与创新以数字赋能产业以产业促进金融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步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和工具,引发产品形态及发展规模的丰富和拓展。其次,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监管68、方式持续优化,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供应链金融也面临着产业端、资金端、政策端产业端、资金端、政策端的多重挑战。在产业端,供应链金融仍立足于核心企业,依赖于核心企业延期支付工具从事信用流转;部分核心企业和第三方平台把供应链金融作为获取金融收益的逐利性手段,侵害到中小企业的利益;金融供给服务与实际成产经营过程中仍有脱节,各方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并未建立。在资金端,目前资金方尤其关注借贷,风控手段绝大部分还是基于主体信用和传统的抵押担保,加之各类企业竞争力不一、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传统的企业征信画像较难全面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未来变动情况。在政策端,监管政策对延期支付工具的监69、管规则并不统一,仓单、动产融资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出台,政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三信用”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三信用”数字信用、主体信用和物的信用亟待重塑,场景、数字信用、主体信用和物的信用亟待重塑,场景、流程和要素的“三创新”需要推行。流程和要素的“三创新”需要推行。数字信用数字信用借助于综合性的数字技术实现交易全过程实时、透明、多维交叉的反映和管理,进而确保供应链交易的真实可靠。场景场景层面,从企业的智慧供应链转向产业的集群供应链。不仅关注企业采购、生产等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更需要推动产业集群的供应链数字化。与此同时,当我国产业走向海外时,必然涉及多区域、多国70、家的场景变化,这将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新机遇。流程流程层面,从运营流程转向服务流程、治理流程。传统产业更多关注采购、仓储、销售等具体运营过程,未来一方面要关注服务流程,通过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和整合,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同时,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提高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走向治理流程,即如何助力园区和集群实现信息治理的多元共治。实现多元共治的核心在于数字化的多元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和管理,这包括数字化的契约管理、关系治理、环境治理和制度治理等多个方面,以协调各参与者的利益诉求和行71、为规范,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要素要素层面,从重视管理要素转向行为要素。当前更多关注管理要素(如应收、应付和存货),需更加重视行为要素,例如服务能源企业降碳,碳金融应不断追逐企业的碳足迹,把握企业的行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是基于行为的知识图谱。45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物的信用物的信用指的是全面清晰地把握供应链资产的变化、移动、转换、增值,这一过程以IoT、区块链、元数据等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为基础,确保资产价值和资产状态真实可靠。场景场景层面,首先是打通物流环节,实现仓配运一体化的数字化,更进一步是物流网络枢纽的数字化和资产交易网络的数字化。流程流程层面,应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的流程,72、即运输、入库、出库等过程的一体化、网络实时动态管理一体化和资产转移交易流程一体化。要素要素层面,首先是提单、仓单、运单、面单等要素的数字化和规范化,未来还需要动态节点管理和网络模拟优化以及实时监控。主体信用主体信用指的是能够全面了解、判断供应链各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行为规律,确保交易和资产锚定,行为真实可靠,最终产生对交易主体的信任。重塑主体信用需要将政府数据、企业经营数据、金融机构的数据多方整合,全面刻画各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规律,支撑企业行为预判、预警和知识图谱的建立。场景场景层面,除了考察企业与产业关联企业、核心企业的关系,更要考虑其与整个生态网络的关系,综合判断企业的行为特征和规律。流程流程层73、面,不仅需要考察企业本身的经营行为,以及企业如何对待上下游、如何合作的供应链行为,还需要考虑企业行为与环境的匹配。要素要素层面,不仅了解企业的经营政策、财务状态,更需要去了解社会信用和商业指数等“微信用”以及政企银的状态。将重塑数字信用、主体信用和物的信用,创新场景、流程和要素的做法归结起来,就是以数字赋能产业,以产业促进金融以数字赋能产业,以产业促进金融。以数字赋能产业即用数字技术、数字手段和数字服务推动产业链建设。将各行各业中企业运营的特征、流程、状态,采用相应的数字技术来赋能,收集原始数据、确立运营标签、建立数字治理体系,提供更好的数字体系。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在建设自由平台,平台74、孤岛、供应链孤岛极有可能出现。面对此问题,数字赋能能够打破组织间的业务孤岛和信息孤岛,从而实现降本增效,让企业与企业的协同更顺畅,让供给和需求的匹配更精准。以产业促进金融即关注供应链金融与重点产业的结合,形成行业或产业级的专业服务体系。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涉及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借贷来解决上下游的资金问题,但这一模式并不能真正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要实现真正健康的现金流,就不能仅站在单一企业的视角,而需要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产业中广大的中上层级的企业、地方产业平台或园区以及产业集群,如此,金融服务能够更加精准滴灌到众多企业,而且由于集群能够形成有机的产业关联,具有一定的特色产业竞争力,有利于较好地避免75、单一中小微企业融资产生的风险不可控问题。46PART FIVEPART FIVE结 语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夯实产业,只有扎扎实实把产业打造好,才会有后面的金融;另一方面则需涅槃重生,跳出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条条框框,用数字技术、数字手段和数字服务推动产业链建设,围绕产业平台、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将金融之水更精准地滴灌到更多是企业。面对产业端、资金端、政策端的多重挑战,需重塑数字信用、主体信用和物的信用,在场景、流程和要素层面进行创新。广阔的现实是供应链金融最好的实践场,脚踏实地构建基础设施,让供应链金融回归优化企业、产业现金流的本质和初心,行业76、奋进者们已在路上。本调研报告从研讨方向、二手数据加工清洗分析、设计问卷、邀请企业、解读数据、制作报告到最终发布总共耗时两个月。在此,我们对接受调研的企业或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结结 语语48参与制作机构介绍PART SIXPART SIX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6日。2017年,研究中心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关于建设供应链研究机构的号召,正式改名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宗旨为“打造供应链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探索与应用相结合77、、学习与交流相促进的科研生态平台,产学研三位一体引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管理发展”。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中心基于社会需要,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把握、统筹规划、研究和传播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策略与发方法,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结合国家和学校科研重点和主攻方向,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目标,通过有计划的、科学规划的组织管理,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50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万联网是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万联网是国内领先的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智慧服务平台,专注于物流、供应链及其与互联网、金融跨界创新领域。作为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连接器,万联网通过供应链金融会议、活动、传媒等服务,链接供应链金融生态,深度打通“政-产-学-研-媒-金-用”;作为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加速器,依托多年来在产业、金融、科技领域的资源积累,为供应链金融生态各主体提供知识、人才、系统、资金等多方面智慧赋能。未来,万联网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中国产融结合,助力各细分产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与生态圈内伙伴共同推动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落地辅导落地辅导51宋华 蔡宇江 许书川 韩梦玮 张惠民 刘益彤 调研报告作者调研报告作者 制作机构制作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51hangyebaogao.com/____ning__/799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